
塔河火車站『上水工』劉剛正在進行上水作業。高遠 攝
12月12日,黑龍江塔河縣白天最高氣溫零下17度,夜間的最低溫度為零下36度。在如此極端惡劣的天氣和工作環境下,中國最冷鐵路的一線工人卻仍然堅守在一線。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塔河火車站『上水工』劉剛。

劉剛穿上御寒的棉衣准備進行上水作業。高遠 攝
上水工的職責
塔河火車站是中國最北部鐵路線上所有過往旅客列車必須停靠的『上水點』,劉剛就是這個『上水點』的幾名『上水工』之一。
寒冷季節,每天要有十趟旅客列車在塔河停靠加水。夏天旅游旺季,除了固定旅客列車外,加開的專列和臨客讓劉剛忙的不可開交,更何況還要在短短的六分鍾內,冒著被往來貨車刮倒的生命危險,將上水口的冰清理乾淨,再將指定的車廂加滿水。要在短時間內完成那麼多的工序,其危險程度和工作強度可想而知。
劉剛說:『列車上水口與排水口距離較近,每當列車停靠並加水時,無論我們在下邊怎麼喊,旅客仍然如廁。夏天常常被澆得一身污水或糞便,冬季一整就是滿身的「臭冰溜子」。但現在我已見多不怪了。』

劉剛熟練地拿著特制工具擰開閥門。高遠 攝
『孤獨』的棉手套
午夜的塔河是一天中最寒冷、最難熬、最漫長的一段時間。
隨著列車進站停穩,列車值班員通知『上水工』為指定車廂加水。在檢查列車上水口沒有結冰後,劉剛熟練地拿著特制工具擰開閥門,滲出的水瞬間將棉手套牢牢凍住,劉剛只好抽出一只手,把凍硬的橡膠水管接到列車上水口。短暫幾分鍾,一雙手從凍得通紅,再到僵硬,最後開始發白。劉剛笑著說:『在塔河鐵路員工中,每年經常有臉和手被凍傷。』
在『上水工』休息間,劉剛一邊搓著手,還不時在手背上涂抹著防凍膏。仔細觀察手掌上布滿了老繭,手背上是數不清的裂口。凍住的棉手套變得濕乎乎的,同樣被劉剛放在暖氣上烘烤,一天最少要有四五副棉手套被『凍僵。』
『孤獨』的棉手套記錄著最北鐵路一線員工不畏嚴寒,堅守崗位的日日夜夜;印證著極寒地鐵路『上水工』的苦樂年華;承載著新一代鐵路人初心不改,勇於擔當的奉獻精神。

滲出的水瞬間將棉手套牢牢凍住,劉剛只好抽出一只手繼續進行上水作業。高遠 攝
『無論怎樣,我都不會離開崗位。『
十年前,劉剛在塔河火車站擔任外勤客運員。不久,因旅客列車的增加,火車站領導決定讓劉剛做『上水工』。從此劉剛一乾就是十年。
劉剛做『上水工』的十年裡,有七年春節年三十沒與家人團聚過。十年中只有一次請假帶著女兒到哈爾濱檢查身體。對此,劉剛從來沒有向站領導提出轉崗的要求。
剛做『上水工』不長時間,還不太會走路的女兒不慎把頭磕破,妻子知道丈夫在崗期間不允許使用手機,一直沒有用其他方式轉告劉剛。直到次日丈夫臨下班前,纔忍不住將女兒頭部受傷的視頻發給劉剛。交接班後,劉剛從衣櫃裡拿出手機,纔發現女兒受傷的視頻。回家後劉剛摟著妻子和女兒流著淚,一個勁兒的說著:『對不起,對不起。』
此刻,劉剛的眼睛紅紅的。他說:『無論怎樣對不起家人,我都不會離開「上水工」的崗位。我對當初的選擇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