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8日訊 上周五,大慶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關於建設高效信用法治大慶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乾意見》,再次表明大慶把民營經濟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毫不動搖支持其高質量發展的決心。
這份《意見》立足打造東北最優營商環境城市,對接民企現實需求、社會關注熱點,從解決制約民企發展的服務、誠信、法治三大痛點入手,有針對性地提出33條具體措施。
『大慶33條』志在有的放矢、精准有效。總計6000餘字,沒有一條一字是坐在辦公室裡想出來的,而是請上來、走下去,一條一條一句一句問出來的,對民營經濟所需『對號入座』『對癥下藥』。
在當下全國各地紛紛制定出臺政策措施支持民營經濟的大背景下,『大慶33條』不求大求全,只求實用管用。
那麼,『大慶33條』是怎樣形成,有哪些具體內容,從哪些地方去破解民企的痛點呢?
一切從民企的角度出發
——真正松綁減負,激發主體活力,讓企業輕裝上陣、更好更快成長
前三季度,我市油與非油經濟比達到29.3:70.7、中直和地方經濟比演變成40.1:59.9、公與非公經濟比調整為59:41。
數據說明,我市的民營經濟這些年接力發展,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逐漸佔據全市經濟的『半壁江山』。民營經濟方興未艾,帶來了大量的增加值、稅收和就業,現在是、將來也一定是推動大慶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從市級層面制定出臺一份《意見》,堅定不移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既是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的具體舉措,也是爭當『排頭兵』、建設『新大慶』的實踐路徑。
起草組『走下去』,經過大量調研發現,當下大慶民企普遍反映,對在大慶投資創業、發展興業的信心和動力很足,但也面臨一些困難,抱有很多懮慮。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政府服務效率,二是政府誠信建設,三是法治的公平公正,比如有的企業反映一些支持政策『聞著很香,就是吃不到嘴裡』,就說明這些政策落實沒到底、不到位,沒有打通『最後一公裡』。
基於此,如何有效解決服務、誠信、法治這三個問題,構成了『大慶33條』制定的現實基礎,重點解決好這三大痛點,便成了支持大慶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和著力點。
《意見》起草過程中,起草組先後收到17個部門145條服務舉措,征求66家部門67條意見建議,搜集118名民營企業家95條意見建議。主要領導把關定向、逐條審定,其他領導帶頭研究、親自研究、逐句修改。與此同時,還對廣東、上海、南京等地的先進做法和務實舉措,進行了吸取借鑒。
總之,『大慶33條』既從企業角度出發,符合大慶實際,又對標先進,利於企業長遠發展。
解決營商環境的關鍵問題
——打造便捷高效的服務環境、守信踐諾的信用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
『打造東北地區營商環境最優城市,不能光喊口號、敲鑼打鼓,而要有招法、有行動,相應的工作舉措都要跟上。』
為此,『大慶33條』堅持問題和目標導向,從解決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服務、誠信、法治三個問題入手,提出了建設高效大慶、信用大慶、法治大慶的方法和路徑。
1、高效環境
建設『高效大慶』解決的是服務問題,旨在優化政務服務,提高行政效能,打造便捷高效的服務環境。
前15條聚焦建設『高效大慶』,涵蓋『放管服』改革、打破行政性壟斷、加快要素流動、降低經營成本、加大財政支持、支持品牌人纔建設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
第2條是『拓寬民營資本投資領域』,提出『實行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除清單上明確禁止、限制的行業、領域、業務,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政府不再審批』,這必將打破行政性壟斷,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
基於我市的經濟發展版圖,『大慶33條』不僅提出『支持民營資本參與石油、石化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更提出『協調爭取油田、石化等大企業配套服務和領域向本地民營企業傾斜開放』,這既為民企發展拓寬了路徑,也有利於加快『民企+國企』融合發展。
為優化行政審批制度,第3條提出,實現民營企業設立登記和跨區遷移『全城通辦』,對投資超過500萬元的項目提供全程代辦服務。
為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第4條提出,制定『一企一策』扶持方案,每年遴選100戶優質民企給予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產業基金等支持;第7條提出,適時實施政府采購融資制度,鼓勵中小微企業憑借政府采購合同向金融機構融資;第9條提出,對民企自建或高校、科研院所合建的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各類創新平臺分別給予300萬元(國家級)、100萬元(省級)獎勵。
為降低生產經營成本,第6條提出,不收『過頭稅』,清單之外無收費,推行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彈性出讓等土地供應方式,支持民企『組團』參與電力直接交易,調整降低社保繳費名義費率,降低企業用地、用電、用工等生產要素成本。
2、信用環境
建設『信用大慶』解決的是誠信問題,圍繞『打造守信踐諾的信用環境』,提出6條現實舉措。
雖然只有6條,含金量卻絲毫不減。這6條是從第16條至第21條,包括分別是嚴格兌現政策承諾、開展『專項清欠行動』、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建立企業『紅黑名單』制度、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
『嚴格兌現政策承諾』是第16條,體現了『新官理舊賬』的責任擔當,不僅提出『與投資主體依法簽訂的各類合同、承諾的優惠政策,不得以政府換屆、相關責任人更替等理由拒不執行』的要求,更將『政務履約、守諾服務』納入縣區政府及市直機關績效考核。
在完善政策執行方式的具體舉措方面,第17條提出,糾正政府部門利用優勢地位以大欺小、拖欠民企款項等行為,對拖欠民企的錢款逐級進行摸底梳理,每年列出還款計劃,明確償還時限和金額,及時主動全面清償;第18條提出,集中解決應立未立、案件超期、久拖不判、久拖不執等『民告官』案件,要尊重歷史、實事求是,開展民營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化解行動,集中妥善處置涉及企業用地、產權及補賠償等方面的歷史遺留問題。
『大慶33條』在提出政府誠信建設的同時,也提出引導民營企業誠實守信、誠信經營的舉措。
第20條提出『黑』『紅』名單及獎懲措施。對誠信經營、依法納稅、業績優良的列入『紅名單』,在行政審批、貸款辦理等方面開闢綠色通道,提供便利服務;對制假販假、偷稅漏稅、欠薪欠資的列入『黑名單』,加大失信懲戒力度,定期向社會發布企業名錄,讓企業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由此,《意見》從政企兩方面著力,構建了適宜民營經濟發展的誠信體系。
3、法治環境
建設『法治大慶』解決的是公平正義問題,針對『打造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提出12條工作要求。
從第22條至第33條緊扣建設『法治大慶』,從保障民營企業平等地位、嚴格規范涉企執法檢查行為、保障民營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依法包容審慎辦理涉企案件、規范政商交往行為等方面提出工作要求。
第22條是『保障民營企業平等地位』,提出民營企業在投融資、招投標等方面與國企、中省直企業同等待遇,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禁止設置限制、排斥民營企業的不合理條件,民營企業參與政府項目不得設置初始業績門檻,本土民營企業新增投資同等享受招商引資政策。
『大慶33條』還對『涉企執法』做出了要求。第23條提出,凡無法律依據的,一律不得開展執法檢查,倡導柔性執法。為了保證這一目標的實現,配套提出『將涉企執法、司法納入市委巡察工作范疇』,旨在利用巡察利劍對亂執法、亂處罰行為形成震懾。
支持民營經濟,安全是基本保障。第26條提出,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維護企業周邊治安持續穩定,辦案過程中需要民企協助調查時,要保障其合法的人身和財產權益。同時還提出『三個不輕易』,即不輕易凍結企業賬戶、不輕易查封企業賬冊、不輕易扣押企業財產。
支持民營經濟,轉變作風是關鍵。第33條提出規范政商交往行為,制定『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清』了就不怕『親』,從而為解決『談商色變』清而不親、『勾肩搭背』親而不清的問題提供了遵循。
12條工作要求的提出,目的是通過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彰顯民營經濟重要地位,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支持其放膽創業、健康發展、茁壯成長。
既求實用管用又有創新招法
——有針對性地設計條款和內容,對標先進跟上時代
『大慶33條』既求實用管用,又有創新招法。『實用』為了對接民企需求、直面問題困難,『創新』是為了對標先進、跟上時代。
在創新方面,以營商環境排名前列的國家和地區為標杆,建立了一套與國際接軌的營商規則體系,即『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
『大慶33條』把它作為第一條,意在從五大階段十個方面查找效率和成本上的差距,通過改革解決堵點痛點難點問題,推動我市民營經濟向國內、國際最好水平看齊。
五大階段是企業全生命周期,包括創業、獲得場地、獲得融資、日常運營、出了問題;十個方面是開辦企業、申請建築許可、獲得電力指標、產權登記、獲得信貸、保護投資者、繳納稅款、跨境貿易、合同執行、破產辦理。
創新之舉還在於,適應新時代企業發展需要,提出諸多實打實為企業服務、解懮、助力的創新舉措。支持民營企業『組團』參與電力直接交易、實施首席服務官制度、深入開展『萬名乾部聯萬企』活動、組建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專家顧問團、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將涉企執法司法納入市委巡察工作范疇等……
市委要求,落實『大慶33條』不能等,不能打折扣,要迅速轉化為實際行動。
大慶民企,還等什麼,趕快甩開膀子乾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