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22日訊 最近,『33條』成了大慶市民營企業家們嘴上的熱頻詞。這『33條』就是大慶市委常委會日前審議通過的《關於建設高效信用法治大慶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乾意見》,《意見》從解決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服務、誠信、法治三大痛點入手,堅持問題和目標導向『對癥下藥』,提出建設高效大慶、信用大慶、法治大慶的方法和路徑。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大慶市中直經濟和地方經濟比、公有制經濟與非公經濟比分別調整為40.1:59.9和59:41,民營經濟正逐漸佔據全市經濟『半壁江山』,是推動大慶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當下,大慶民營企業普遍對在大慶投資創業興業信心動力很足,同時反映政府服務效率、政府誠信建設、法治公平公正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裡』。為此,大慶市委『開門納諫』,集納了17個部門145條服務舉措,征求了66個部門67條意見建議,搜集了118名民營企業家95條意見建議,吸收借鑒了廣東、上海、南京等地的先進做法和務實舉措。出臺了《意見》,重點打造高效環境、信用環境和法治環境。
高效環境。實行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除清單上明確禁止、限制的行業、領域、業務,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政府不再審批;支持民營資本參與石油、石化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協調爭取油田、石化等大企業配套服務和領域向本地民營企業傾斜開放;實現民營企業設立登記和跨區遷移『全城通辦』,對投資超過500萬元的項目全程代辦;制定『一企一策』扶持方案,每年遴選100戶優質民企給予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產業基金等支持;適時實施政府采購融資制度,鼓勵中小微企業憑借政府采購合同向金融機構融資;對民企自建或高校、科研院所合建的各類創新平臺給予國家級300萬元、省級100萬元獎勵;不收『過頭稅』,清單之外無收費,推行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彈性出讓等土地供應方式,支持民企『組團』參與電力直接交易,調整降低社保繳費名義費率,降低企業生產要素成本。
信用環境。與投資主體依法簽訂的各類合同、承諾的優惠政策,不得以政府換屆、相關責任人更替等理由拒不執行,將『政務履約、守諾服務』納入縣區政府及市直機關績效考核;糾正政府部門利用優勢地位以大欺小、拖欠民企款項等行為,對拖欠民企的錢款逐級進行摸底梳理,每年列出還款計劃,明確償還時限和金額,及時主動全面清償;集中解決應立未立、案件超期、久拖不判、久拖不執等『民告官』案件,集中妥善處置涉及企業用地、產權及補賠償等方面的歷史遺留問題;對列入『紅名單』的民企開闢綠色通道,對列入『黑名單』的民企加大失信懲戒力度。
法治環境。民營企業在投融資、招投標等方面與國企、中省直企業同等待遇,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禁止設置限制、排斥民營企業的不合理條件,不得給民營企業參與政府項目設置初始業績門檻,本土民營企業新增投資同等享受招商引資政策;無法律依據一律不得開展執法檢查,倡導柔性執法,將涉企執法、司法納入市委巡察工作范疇;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辦案需民企協助調查要保障其合法的人身和財產權益,不輕易凍結企業賬戶、查封企業賬冊、扣押企業財產;規范政商交往行為,制定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
『33條』以營商環境排名前列的國家和地區為標杆,建立了一套與世界通行的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相接軌的營商規則體系,提出多項為企業服務、解懮、助力的創新舉措,推動大慶民營經濟向國內、國際最好水平看齊。大慶市委要求,落實『33條』不能等,不能打折扣,要迅速轉化為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