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2日訊(記者 周秘)11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對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的通報》(國辦發〔2018〕108號)對哈爾濱市探索企業集群登記模式、推進商事制度改革的典型經驗做法給予通報表揚。
集群登記是指多個有限責任公司以一家托管企業的住所地址,作為自己的住所登記,並由該托管企業提供住所托管服務,形成企業集群的注冊登記模式,該模式在各類產業園區、科技園區、眾創空間、孵化器等區域以及電子商務等行業中推行,突破了傳統的『一址一照』限制,實現了『一址多照』。
據了解,自2016年以來,哈爾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以開發區為試點開展企業集群登記,在全省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分行業、分業態釋放住所資源,並在全市逐步推開。創業者和新業態企業無需租賃場所或辦公場所,登記注冊時也不需要提交住所登記材料,大大節省了小微企業創業成本,促進小企業之間資源共享、『抱團發展』,通過集群登記實現准入『零門檻』,切實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培育和發展地方經濟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為加強集群注冊及托管企業、集群企業的管理和規范,經市政府批准,出臺了《哈爾濱市企業集群注冊登記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責任義務,創新監管模式,提高了企業創業創新的成活率和成功率。截至目前,哈爾濱市登記注冊托管企業126戶,集群企業6941戶。
據悉,自商事制度改革實施以來,哈爾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持續推進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簡化住所登記條件,落實先照後證、『多證合一』、全程電子化登記、企業名稱自主申報、壓縮企業開辦時間至5天等改革措施,切實減少審批材料,優化審批流程,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當前,市市場監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部署,將繼續推進『證照分離』改革,采取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准入服務等四種方式,重點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建立部門間信息共享、協同監管和聯合獎懲機制,有效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進一步破解『准入不准營』問題,為促進全市市場主體蓬勃發展注入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