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青年英纔耀龍江]從20萬個化合物中篩選抗腫瘤潛在藥物
2018-12-23 07:23:2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譚湘竹 邵國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姜玲正在做細菌電轉化實驗。

  黑龍江日報12月23日訊 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見到基礎醫學院講師姜玲時,她正在省級重點中西醫結合基礎學科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室做細菌轉化實驗。『近年來省裡很重視科研,建設了很多重點實驗室,學校也更新了很多實驗設備,給我們的科研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正在為姜玲的實驗『效勞』的儀器就是學校剛花十幾萬元購進的電轉化儀。『對於基礎醫學領域的科研來說,我們大多數的時間做的工作都是基礎實驗,因此這些實驗儀器至關重要,也是我們科研形影不離的「好伙伴」。』姜玲對記者說。

  2013年在東北農業大學博士畢業前,姜玲到美國加州大學做了兩年的訪問學者,之後選擇回到家鄉黑龍江做抗腫瘤中草藥篩選模型的構建及應用的研究。

  『我之前的研究並不涉及這個領域。』姜玲說她早年的研究方向偏重微生物次級代謝產物的制備和應用,後期纔涉獵『SUMO化途經抗腫瘤中草藥的篩選及應用』。姜玲認為,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非常向好,發展潛力巨大。而腫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我國都屬於高發疾病,但過去10~20年來相關研究收獲卻並不盡人意,是有巨大潛能和空間的領域。

  『目前腫瘤治療有手術、放療、化療、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幾種方式。很多類型的癌癥即便基因測序後也無法找到可應用的靶向藥物。因此我們希望能夠找到更多針對多種癌基因的突變的靶向藥物有效治療。』姜玲的團隊把藥物研究的目標定位於中藥。『每年中藥中都會發現很多新化合物,且在中藥資源普查中可查的中藥資源有12000餘種。而常用中藥材僅1200種,也就是說還有很多中藥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研究應用。』姜玲所做的基礎研究就是建立抗腫瘤中草藥高通量的藥物篩選方法,把中藥活性成分提取出來建成一個中藥庫,用熒光標記與癌癥發生相關的信號通路中的蛋白作為報告系統,檢測中藥成分對這些信號通路中的蛋白表達的影響,進而篩選出潛在的抗腫瘤先導化合物。

  姜玲和她的團隊在篩選抗腫瘤潛在藥物的過程中,從20萬個化合物中只篩選到一個先導化合物,而這個化合物最終能否應用還要做很長時間的鑒定。目前,姜玲和她的團隊正運用中藥提取技術,獲得百餘種中藥提取物,為中草藥化合物庫做准備。姜玲始終記得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曉東曾說過的話:搞基礎研究要有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長遠眼光,也應該有『自己栽樹、別人乘涼』的廣闊胸襟,不能只管乘涼、不願栽樹。『我和我的團隊建立的這些方法未必一定會篩選出有效藥物,但我們實驗得出的大量數據能給研究抗腫瘤藥物的研究者們一些啟示。這就是我們工作的意義。』為此,姜玲和她的團隊做了長達5年的努力,實驗最緊張的時候,姜玲和這項工作的核心攻關小組每天只睡4~ 6個小時,很多時候就連走路也在積極思索和規劃。因為忙碌,姜玲陪伴女兒的時間很少,但她的家人都很支持理解她的工作,雖然不能每天親力親為地陪伴照顧女兒,但她希望自己對科研始終堅持不懈的努力態度,能給女兒另一種精神上的力量和陪伴。

  如今,姜玲參與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合作研究項目『糖尿病候選藥物提取研究合作研究』已經成型,純中藥的降糖藥物已經通過美國食藥監督管理部門的測試,在美國作為保健藥物正式上市,在中國作為降糖藥品上市的各項試驗也在緊張運行中。『做科研就要做生物化學領域的前沿熱點問題,做新方法探索性的實驗課題,可能90%的實驗設計都無法獲得預期結果,但對於科學工作者來說,堅持的力量是永恆的。』這是姜玲從事科學工作十餘年來最大的感受,也是支持她十幾年來腳步從未停歇的精神動力。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