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微信,滑動手機,此刻的你,無論這一年過得躊躇滿志,還是悵然若失,無論憧憬期盼,還是回憶不捨,都不得不感慨,2018年已進入最後的尾聲,我們即將踏入2019年。
這一年,司法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推動創造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司法文明;這一年,不忘初心,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一年,法治的種子在我們心中破土長大。
是的,生活並不一帆風順,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但腳踩在寒冷冬天的龍江大地上,感受著法治的力量,我們的心是熱的,是篤定的,相信明天會越來越好。
這是2018年的最後一個工作日,小編帶著大家一起翻開黑龍江法院這些平凡法院人的手寫感言,看看是否也是你的心聲......

哈爾濱市香坊區法院立案庭馮玉堂:2018年,是改革創新的一年。為解決『案多人少』矛盾,滿足群眾對高效優質司法的需求,我院大力推進案件繁簡分流,開創了以員額法官名字命名的法官工作室這一全新審判工作模式,更加強化了法官的責任意識和榮譽感、使命感,真正體現『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司法改革理念。
2018年,速裁、速執工作室成績斐然,切實落實了司法責任制,給予員額法官更多的榮譽與激勵、責任與擔當,實現群眾對司法公平的期望。
2018年,是充實忙碌的一年,是激情澎湃的一年,是砥礪前行的一年,是改革創新的一年。間或,也有疲憊與迷茫、挫折與感傷,但看到取得的寶貴榮譽,看到當事人滿意的笑容,一切的付出都得到了回報。作為人民法官,只為公平正義,別無他求。

牡丹江中院辦公室張霽魯:轉眼間,日歷已經被翻到12月份這一頁。這一年是我在法院工作生活的第一個完整年,翻看日記本中記錄的點點滴滴,我看到了一個尋求變化的自己,更看到了一個憧憬未來的自己。
變化的外部環境,不變的自我追求。第一年,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多次碰到周圍人事物的變化,從不適到適應,再從適應到融合。感謝自己每在一段時間會跳出來審視一下自己,用鞭策和鼓勵的話語糾正自己在工作、學習、生活上的偏差,在自我追求的道路上奮力前行。
一步踩出一個腳印,走出屬於自己的美好前程。這一年多以來,始終對未接觸過的新鮮事物充滿著好奇心,也擾亂了不少計劃,走了不少的彎路,積累了不少經驗。想得多,更要做的實,『當你投身於你的夢想的時候,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麼做纔最好,根本沒有時間去不安。唯有夢想纔配讓你不安,唯有行動纔能解除你的所有不安。』

訥河市法院王妍:在訥河市法院有這樣一個特殊群體,她們是孩子的母親,是丈夫的妻子,但來到執行局,她們都是捍衛法律尊嚴的戰士。她們,就是執行女乾警。微笑是她們最美的語言,她們的美不在外表,而在於對夢想的執著,對生活的熱愛,對工作的用心。
2017年,我調入執行局工作,為決勝基本解決執行難這場戰役,我的精力幾乎都放在了工作上。孩子的日常生活照料、上學、放學都由家人負責。每次加班至深夜回到家,我就只能悄悄的站在床邊心疼的看看熟睡的孩子,真恨自己沒有分身術。我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可我努力在履行一名執行乾警的使命和職責。
面對超負荷的工作量,我們拿出百分百責任心;面對申請執行人的情緒,我們付出百分百耐心;面對被執行人的推脫,我們拿出韌勁和智慧,見招拆招,博弈角逐。我們有著一顆強大的內心,更有著一顆決戰決勝執行難的決心和信心。執行路上沒有鮮花,沒有掌聲,連淚水都不能有,除了付出還是付出。決勝攻堅,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發揮著自己的光芒,活出了別樣的精彩。

雞西市雞冠區法院研究室李曉琳:綜合與審判,看似不搭界的兩項工作,卻在我的身上融為一體。我既要負責文字綜合、新聞宣傳這些綜合性工作,又要兼顧履行司法為民、公平正義的法官職責。在這些工作的衝突與平衡過程中,我不斷的成長和進步。
對我來說,書記員、法官助理、員額法官都是我請教的對象。每處理完一個案件,我都會從頭到尾的看一遍卷宗,總結一下在這個案件中學習到的東西。雖然我的案件量很少,但看著不斷增長的結案數,卻讓我發自內心的感到自豪,因為我是一名法官。
一邊處理安排研究室工作,一邊閱卷、開庭、寫判決,讓我的工作變得忙碌、充實、滿足。每一天微笑著對自己說加油,每一天都讓自己變得更好,每一天都為夢想努力奮斗。

雙鴨山市嶺東區法院民事審判庭王春紅:傾聽原告、被告對案件爭議焦點的辯駁,分析雙方提供的證據,梳理法律事實,是每名法官最大的成就。成為一名優秀的法官,除了要具備紮實的理論功底,還需要在司法實踐中長期磨練。
我喜歡聆聽,也享受著聆聽帶來的最美妙『回音』,很多棘手的案子,就是通過這些『回音』,纔能迎刃而解,柳暗花明。『早有人給我倆這麼說和說和,也不至於鬧法院來呀』,一起繼承糾紛的兄弟倆在我的主持下互吐衷腸後握手言和;『我就是生他這個氣,錢不錢的無所謂』,一起相鄰關系糾紛案件的原告說了一個多小時後終於吐露了心聲,就是抓住了這樣的『回音』,案件纔得以撤訴,鄰裡和好如初。
對於一個正在成長的年輕法官,辦案期間的酸甜苦辣,三言兩語是難於言表的,但在我看來,這是每一個年輕法官成長的必經之路。身在基層審判一線,用心傾聽案件『回音』,用情化解矛盾糾紛,用力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展現新時期法官的良好精神風貌,是我終身的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