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聚焦發力重點工作解放思想真抓實乾 《政府工作報告》裡的關鍵詞
2019-01-09 09:41:1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

  優化營商環境。結合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和事業單位改革,建立健全並嚴格執行優化營商環境考核評價體系。持續推進『強市簡政、強區擴權、強街固網』改革,推廣項目承諾制試點,推進『不見面審批』『最多跑一次』;優化各級職能權責配置,實現每件事都有部門負責,一件事只在一級辦理;推動城市管理、市場監管等領域執法力量下沈到街鎮,逐項明確具體情形的行政裁量標准和辦結時限,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

  法治政府建設。鼓勵采取更多措施建立承諾制,加大對失信人的聯合懲戒力度,依法兌現政府承諾,打造誠實守信的人文環境。強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落實機制,推動政府部門工作重心轉向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更多運用分類監管、『雙隨機一公開』等方式,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國有企業改革。堅持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深化國企改革的突破口,加快引進外部投資者,鼓勵管理層和骨乾員工持股、具備條件的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完善市屬國企現代企業制度,抓好董事會建設和市場化選聘職業經理人,激發內在潛力。將市屬國企閑置不動產和商業區、大學等周邊機關事業辦公用房,配置到工業、服務業和創業孵化等能夠產生效益的領域。

  非公經濟發展。落實各級各類市場准入和減稅降費等降成本政策措施,保障中小微企業平等獲得市場要素、參與市場競爭。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規模,確保新增貸款向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傾斜,做強政策性擔保機構,努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切實增強親商愛商富商意識並創造良好氛圍,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培育壯大新動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產業項目建設。把產業項目建設作為實現振興發展的突破口,啟動產業項目提質增效三年攻堅戰,全年實施市重點產業項目200個以上。圍繞市場需求和資源稟賦、產業定位、產業鏈等謀項目引項目落項目,形成主導產業和優勢產品。抓住國家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窗口期,圍繞智慧城市、民生公益保障、鐵路公路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擴大有效投資,拉動經濟增長。

  現代農業。通過提昇農產品市場價值,倒逼農業結構調整和降低生產成本,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糧食產能穩定在300億斤以上,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做出貢獻。強化市場營銷,對接國內一二線城市中高端消費市場,推進直供直銷基地建設,構建種植加工銷售均衡受益的利益分配機制;解決農村電商『最後一公裡』問題。

  推動工業強市。發揮智慧城市建設對工業轉型昇級和產業融合的牽動作用,按照資源統籌、高效利用、開放共享、適度超前的原則,引進戰略投資者,年內建成首批十大雲平臺,並面向社會推出一批智能生產、智慧管理、智享生活等領域的應用需求,促進產業技術與生產快速對接、產品及時昇級、管理成本有效控制,提昇企業市場競爭力。建設國家級大數據創新創業基地。

  文化旅游。夏季旅游重點突出生態之城、音樂之城、時尚之城、歷史文化名城題材,提昇高雅藝術、群眾文化、歐陸風情、山林穿越、電子競技、汽車營地、南病北治、生態觀光養生等旅游供給能力和水平,打造全國一流的避暑勝地。冰雪旅游打造全國及國際地區性冰雪旅游首選目的地。持續推出一批吃住行游購娛特色旅游產品和新業態,進一步發展城市夜經濟,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

  構建開放合作高地和協調發展新格局

  加大對外開放。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著力打造對俄日韓歐美開放門戶,把哈爾濱與生俱來的開放傳統轉化為經濟優勢。加速綜保區與內陸港一體化進程,探索一區多園模式,不斷提高通關便利化。以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為重點,系統推進臨空經濟區基礎設施、產業項目建設和配套服務。

  城鄉一體化。落實產業興村強縣行動,提昇鄉村自我『造血』功能和縣域經濟實力。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整市推進改革任務,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讓農民共享改革紅利。集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統一規劃布局,形成村屯收集、鄉鎮轉運、區域集中處理的村鎮垃圾收運處理體系,改造室內潔淨廁所4萬個,推動農村環境實現更大改善。

  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全面加強和規范政府性債務管理。緊盯金融領域重大風險,加強小額貸款、融資擔保等方面的風險摸底排查和輿情監測預警,完善應對預案,嚴厲打擊經濟領域特別是金融領域違法犯罪,做好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強化對人民群眾樹立防范金融風險意識的宣傳教育,控制風險增量。

  精准脫貧。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專業行業社會扶貧相補充,抓好責任、政策和工作落實,加大對深度貧困村財政、金融、社會保障等支持力度,完成延壽縣脫貧摘帽、17個村脫貧出列年度任務,力爭10個區縣(市)貧困人口全部退出。著重抓好產業扶貧,做細做實如訂單農業、庭院經濟等扶貧產業,通過以購代捐、消費扶貧等方式解決貧困戶農產品初期銷售問題。

  污染防治。嚴控燃煤總量和質量,有效探索秸稈綜合利用路徑,繼續抓好秸稈露天禁燒工作,落實工業減排限排要求,加強汽車尾氣、餐廚油煙、工地揚塵等治理,有效改善環境空氣質量。落實河湖長制,重點推進阿什河、何家溝、馬家溝、信義溝、銀水灣等城區水系綜合治理。圍繞爭創國家園林城市,持續推進沿街補綠、拆牆透綠、景區擴綠,城區新植樹木3.5萬株,植樹造林7萬畝。強化濕地、山體和黑土地保護,做好生態環境修復。

  著力推動哈爾濱新區建設

  打造『龍江特區』。支持新區復制自貿區經驗,有效承接省市下放事權,加快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和行政審批標准化建設,深化區街管理一體化改革,努力實現居民辦事不出街、企業辦事不出區,著力打造營商環境最優的國家級新區。爭取更多國家和省重點實驗室、重點產業項目、中外聯合技術創新中心落戶新區。

  宜居宜業新城區。高標准高水平完成新區總體規劃修編,科學確定功能分區和建設時序。啟動新區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和公共服務資源向新區傾斜,引導帶動江南江北人口、經濟要素均衡配置、協調發展,把新區打造成為宜居之城、創業之城。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