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0日訊(記者 鄭通 印蕾)10日,政協哈爾濱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大力支持我市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建議案》。

建議案指出,近年來,哈爾濱市民營企業起主導作用的非公經濟貢獻了約50%的固定資產投資、54%的GDP、70%的稅收、 70%的城鎮就業、90%的企業數量,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力軍、財政貢獻的主渠道和創業就業的核心載體。民營企業為哈爾濱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政府職能轉變和企業治理結構完善等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民營經濟是哈市經濟工作的軟肋、弱項和短板,與全國民營經濟發展水平相比,差距較大。
為此,建議案提出,哈市將『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確定為近期乃至相當長一段時期的重點工作任務,政府部門應出臺具體支持政策,切實幫助民營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建議案提出,改善營商環境。堅持『多取消、審一次、真備案』原則,深入推動『一窗式』和『一次辦成』機制有效落實。打破信息壁壘,實現行政審批部門、流程、非涉密事項網上全覆蓋,行政審批依據、條件、程序、時限、收費等網上全公開。堅決整治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問題,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改革和軍民融合。
建議案提出,完善公共服務。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及時解決民營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加強民營企業創新創業基地、科技孵化器及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實施民營企業家素質提昇工程。優化人纔環境,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各類人纔。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積極回應民營企業訴求和關切,。建立市區(縣)黨政領導乾部帶頭的聯系服務民營企業的長效工作機制。
建議案提出,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組織開展常態化的銀企信息對接活動,解決資金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發揮民營銀行、小額貸款公司、風險投資、股權和債券等融資渠道作用,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發行債券、上市融資。完善企業轉貸應急機制,引導銀行類金融機構落實國家無還本續貸政策,解決民營企業續貸難問題。加強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和再擔保機構能力建設,引導其增加小微企業的貸款擔保。組建政策性救助基金,幫助產業龍頭、就業大戶、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關鍵重點民營企業紓困。高度重視三角債問題,糾正一些政府部門、大企業利用優勢地位以大欺小、拖欠民營企業款項行為,對欠款『限時清零』,嚴重拖欠的要列入失信『黑名單』。
建議案提出,推動科技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加快建設『創新創業集聚區』,對國家級孵化器(眾創空間)、大學科技園落實國家免征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和增值稅政策。對成功創建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的民營企業給予財政補貼。支持民營企業標准化建設,積極對接國際、國家和行業標准,並給予獎勵。擴大『科技創新券』『四新券』(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覆蓋范圍,按照創新活動支出給予補貼。精准引進優秀民營企業家、急需緊缺的技術人纔,營造留住、用好人纔的良好環境。開展『瞪羚』、『獨角獸』企業培育行動,對認定的企業給予獎勵和融資支持。
建議案同時提出,要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減輕民營企業稅費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