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月11日訊 在本次哈市兩會上,哈市人大代表白雪峰、李宏、計勇凱,哈市政協委員孫志勇、肖金紅(市民盟)、張惠、金光澤、欒健、王海濱、許鵬、趙慶東、鄭懋曉等12人聯名提案建議整頓外賣市場亂象的問題。建議哈市政府建立外賣行業管理制度,明晰各職能部門監管權責,加強對外賣APP平臺和外賣商家的監管。對違規商家一律限期整改,否則,依法予以取締。其實在去年,生活報記者就曾探查走訪哈市數百家違規經營的外賣店,並連續1個月刊發新聞揭露外賣亂象,還邀請了哈市教育界、醫療界、法律界人士及消費者共11名代表召開專題座談會,呼吁哈市執法部門重拳對外賣平臺和黑外賣商家進行監督處罰,推進地方性立法建外賣平臺退出機制,拒不整改的黑外賣商家和平臺退出哈市消費市場。
現狀
外賣平臺把關不嚴黑外賣泛濫代表委員們調查發
現,網絡訂餐已經成為許多市民生活中的必備。然而,由於外賣APP平臺對入駐商家把關不嚴,不少沒有經營許可證及衛生條件不達標的餐廳及小吃部入駐外賣平臺。這些店鋪普遍存在衛生環境髒亂差、原材料質量堪懮、營業資質不全不符等食品安全問題,飯菜質量難以保證,存在較大安全隱患。雖然,外賣APP平臺聲稱對入駐商家有嚴格的審核,對入食品原料及衛生條件也會定期核查。但實際操作中,平臺卻對黑外賣商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以較低的准入門檻以達到擴張的目的,並不能確保入駐商家所提供的食品安全達標。
分析
各部門監管權責不明約束力不夠
外賣APP平臺用戶龐大,消費人群多,安全問題直接關系影響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但由於部分外賣網點的隱蔽性和特殊性,導致職能部門對外賣食品從原材料購買到加工制作的全程監管難度加大。
新《食品安全法》實施後,地方政府卻沒有及時制定相關配套的實施細則,各部門怎樣配合實施都沒有實效落地,例如工商局只能對網店進行核查管理,但對食品卻沒有實際的監管權,而食藥監局只負責網售食品安全,卻無法參與監督網店的運營。此外,目前的《食品安全法》尚未明確外賣食品安全事故責任的歸屬,對平臺經營者也沒有相應的法律約束。
建議
無證經營者一律限期整改否則取締
為此,代表委員們給市政府相關部門提出7點建議。
一、建立外賣行業管理制度,明晰各職能部門監管權責,加強對外賣APP平臺和外賣商家的監管。對因外賣APP平臺疏於管理或監管不力而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平臺和企業法人負連帶責任。
二、對外賣商家實行審核注冊制,並將餐飲服務許可證、衛生許可證,制作現場、營業地址等信息都在外賣平臺公示。
三、市場監督等職能部門應對外賣網點持證經營情況進行檢查,無證經營者一律限期整改,否則,依法予以取締。
四、衛計等職能部門應當對外賣網點的環境衛生及工作人員的健康狀況進行督查,嚴格實行持證上崗。
五、環境衛生不達標者,一律停業整頓,無證上崗者,一律辭退。
六、建立通暢的食品安全舉報和曝光的通道,通過新聞媒體對合格的外賣網點向社會公示,接受社會廣泛監督。
七、由政府牽頭,定期組織公安、消防、市場監督、衛計、城管等職能部門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及時糾正外賣行業的違規行為,嚴厲打擊外賣行業的違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