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4日訊 春種時,有人幫著點籽;冬天來臨,一車黑亮亮的煤塊送到了家;房屋翻新,有人幫著抹灰、刷牆;逢年過節,還有米面相送。這一幅幅暖情的畫面,填滿了孔慶文那顆孤寂的心。
這些暖情畫面的背後,伸出援手的人是誰?他們為什麼要對素不相識的孔慶文進行幫助?
據了解,去年大慶市出臺了《關於特殊困難群眾精准關愛救助改革實施方案》,聚焦特殊困難群眾『急難愁』和『願思盼』,集中力量,開展個性化、常態化、多層次的精准關愛救助,牢牢兜住民生底線,傳遞市委、市政府的溫暖,使被救助者生活得到保障,心靈充滿溫暖。由市總工會牽頭搭建特殊困難群眾精准關愛救助平臺,統籌調配救助資源,統籌推進工作落實。孔慶文是通過殘聯推薦,上報到平臺進行精准關愛救助的一戶代表。
孔慶文,紅崗區太平山王殿君屯人。他出生後不久,母親因血友病離去,是奶奶一口湯一口米把他喂大的。年少時,患有血友病的孔慶文不敢像其他小朋友那樣玩耍、蹦跳,更怕磕碰。成年後,稍乾一些體力活兒,關節就會滲血、腫大。喪失了勞動能力,家裡又窮,41歲的他一直沒有成家。
屋漏偏逢連夜雨。2015年,積勞成疾的父親也撒手人寰,年邁的奶奶再也橕不住這個家,於一個春夜裡去世了。親人的先後離開,讓本就多病的孔慶文一下子崩潰了,他不吃不喝,一個人躺在炕上呆呆地望著空蕩蕩的老屋,關節又開始滲血,高燒到了40多度。
『救救他吧,不能讓他這樣就走了。』病房裡,孔慶文的親屬們帶著哭腔懇求著。
『慶文他姑、他叔,先別急,我們正在想辦法。』村主任付國邊安慰他們,邊幫著喊大夫。
『我們是大慶市彩虹愛心志願者協會的,這是我們的一點點心意請收下,買些營養品補補身體。』病床前,大慶市彩虹愛心志願者協會副會長吳志剛,把800元錢放在了孔慶文的枕邊,隨後又幫他剝了一根香蕉。
『先把病治好,花多少錢,村裡幫你協調,給你兜底。』村主任幫孔慶文蓋上被,掖好被角。
事後,吳志剛告訴記者,那天在手術室和病床前,他被村主任那份真誠所打動,更被孔慶文眼裡對生命的希望所震撼,應該有『一只手』扶他走完這段看似殘缺但又充滿人情味的人生之路。所以每逢節日,他都會和志願者們送來洗衣液、毛巾、肥皂等生活日用品,讓孔慶文感到仍有一些人在關愛、關注著他。
『孔慶文憨厚老實,有上進心,值得幫助。再說都是一個村的,他又無依無靠,我們不幫誰幫。不光我,以前的村乾部也都在大事小情上幫過他。』付國一五一十地向記者說著。
記者還了解到,在孔慶文病重無錢住院治療的情況下,各級組織積極行動為他做了大量的工作,讓他享受到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先診療後付費的政策,使他順利住院並且得到了很好的治療。
去年8月份,市委市政府對特殊困難群眾精准救助關愛實施方案下發後,殘聯積極為孔慶文申請了6000多元的救助金,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
有了市委、市政府伸出的這只援手,孔慶文感到心裡踏實多了,在那個家人離去的老屋裡,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2019年,日歷翻到了1月11日這一天,村主任、大慶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又來到了孔慶文的家。廚房裡又多了米、面、油和水果,冷清的小屋也頓時熱鬧起來。
『屋裡冷不?』『病好點了嗎?』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問著。
望著一張張熱情的面孔,孔慶文一一作答,告訴大家他現在對生活充滿了希望,有人牽掛的日子,讓他覺得有奔頭。他還從櫃子裡拿出一個小本本,裡面詳細地記錄著幫過他的每一個人、每一筆賬——『村委會協調村集體幫忙解決日常生活的電費、吃、穿等困難,墊付醫療費70000元,並積極爭取各項大病救助政策;紅崗區殘聯幫忙更換塑鋼門窗、安裝集成吊頂,解決頂棚燈具、重新修砌院牆;民政局幫忙申請核銷醫療費50000元;市殘聯幫助申請救助6364元;市場監督局定期走訪時送來青菜、米、面、油、肉、蛋、月餅、衣物等生活用品,送來過冬取暖燃煤……』
『除了這些幫扶,你的生活來源靠什麼?』記者追問。
『村裡每年給3000多元的低保。2018年6月份,紅崗區市場監管局又給買了6只綿羊,由別人代養,每年能領到3500元。』孔慶文說著,眼裡掠過一抹亮色。
接著,孔慶文指了指廚房裡的兩袋土豆,說是紅崗區市場監管局給送來的,又指了指屋外新壘的院牆、屋內新吊的棚頂和粉刷一新的牆體,他笑了,笑得那樣陽光、燦爛。
走出孔慶文的家門,午後的陽光斜斜地照在了老屋外牆的一角,拄著單拐的孔慶文向記者揮手告別。他雖然沒有了家人的陪伴,但社會這個『大家庭』給了他更多的『陪伴』,讓他感受到『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關愛,如今,這些愛始終在他身邊縈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