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7日訊 高水平開展中央環保督察整改;空氣質量達到實行新標准以來最好水平,全年優良天數340天;歷史上首次啟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累計完成1655個點位的土壤采樣等;全面開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市生態環境局正式成立……日前,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2018年度工作總結匯報大會上獲悉,過去一年,該局對照大慶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目標要求,紮實推進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大力優化發展環境,著力改善生態環境,完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十件大事』,各項工作取得了新成績新進展。
成績屬於過去,未來仍需奮進。2019年是大慶轉型振興再出發的奮進之年,市生態環境局將努力做好『十件大事』,堅決打贏藍天、碧水、淨土、原生態、美麗鄉村『五大保衛戰』,以更好的狀態、更硬的作風、更優的業績,為推動大慶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爭當『排頭兵』作出生態環境人的貢獻。
——鞏固提昇空氣質量改善成效。繼續保持秸稈全時全域禁燒,確保全年『零火點』;完成縣域建成區燃煤小鍋爐總體淘汰任務的50%,強力推進未達標燃煤鍋爐實施提標改造;編制全市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完成《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修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削減比例達到11%,空氣質量全面達標態勢更加穩固。
——按期完成水環境保護關鍵工程。推動油田公司全力建設水源替代工程,確保大龍虎泡和相關地下水源年底前退出大慶市飲用水水源;跟蹤督促東城區第二污水處理廠加快運行調試,實現穩定達標排放,按期兌現中央督察整改承諾。全面完成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滲和雙層罐改造任務。
——深入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加快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和數據匯總,全面掌握基礎底數;重點推動實施國家專項資金支持的杜爾伯特縣東湖湖底淤泥治理項目。
——精准到位開展最嚴格的生態環境監管執法。結合綜合執法改革後新的職責定位,根據地域和季節特點,開展飲用水源、『散亂污』企業、秸稈禁燒、河(湖)長制、自然保護地等一系列專項執法行動;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辦成一批破壞生態環境領域的典型案件。
——嚴謹高效完成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善始善終做好普查最後一年各項收尾工作,確保普查成果順利通過國家、省相關核查,按程序組織建檔、驗收和成果發布,為全市生態環境執法監管、減排治污、風險防控等提供科學依據。
——加快生態保護紅線落地和環境功能區劃修編。推動林甸縣高質量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試點任務,為全市乃至全省落實紅線制度提供可供借鑒的實踐經驗;完成全市水、氣、聲三大環境功能區劃調整修編,為環境管理、項目審批和執法處罰提供更加准確的基礎依據。
——繼續擴大排污許可制度覆蓋范圍。完成乳制品、制酒、水處理、一般工業固廢填埋、危廢處理處置等行業排污許可證核發任務,加快落實『一證式』管理。
此外,市生態環境局還將做好穩妥有序抓好四項機構改革、堅決完成地方立法政治任務、持續掀起生態環保社會宣教新高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