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7日訊 日前,記者在肇州縣二井鎮黎明村見到楊繼國的時候,他正在自家小院忙活著,對未來充滿信心的他臉上掛著笑容,他從內心感激市委市政府對困難群眾的關心幫助,是這份帶著溫暖的幫助讓他們家『站』起來了,朝著富起來和強起來邁進。
今年33歲的楊繼國身患尿毒癥,離異後與父母共同生活,是民政部門認定的農村低保對象。全家三人享受低保待遇,每季度享受低保救助金1815.75元。楊繼國家有耕地15.9畝,租賃給他人耕種,租地年度總收入7496.05元,三個姐姐給父母贍養費每年4536元,家庭全年總收入12032.05元,而一大筆醫藥費便徹底壓垮了這個原本貧困的家庭。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這是市委、市政府對全市人民的莊嚴承諾。
有諾必踐,言出必行。在『特殊困難群眾關愛救助』工作中,全市上下傾情謀劃,在全市范圍內對特殊困難群眾實施精准關愛救助,傳遞黨委政府溫暖,使現行關愛救助政策暫時覆蓋不到的『邊緣群眾』和面臨嚴重困難的特殊群眾,生活得到保障、心靈充滿溫暖。
團市委作為特殊困難群眾關愛救助成員單位,組織肇州團縣委了解核實楊繼國家庭情況,建立關愛渠道,先後三次到他家中走訪慰問,為其帶去米、面、油和衣物等生活用品。與此同時,團縣委工作人員還對其進行心理疏導,與關愛對象建立了良好的溝通基礎,大慶市相關部門還為其申請了臨時救助金和醫療救助資金。
把困難群眾的冷暖放在心頭,讓每一個生活無著落的困窘者得到起碼的救助,是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特殊困難群眾關愛救助』活動啟動以來,根據關愛救助措施、救助對象類別,構建城鎮職工、城鄉低保、貧困殘疾人三個救助板塊,分別由市總工會、市民政局、市殘聯牽頭負責;構建共青團志願服務、婦聯志願服務兩個關愛板塊,分別由團市委、市婦聯牽頭負責,將各群團組織和政府相關部門分別編入五大板塊,進一步明確各自職責,明晰工作任務,形成『3+2』綜合關愛救助格局。
『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對生活充滿了信心,感受到了親人般的溫暖!』楊繼國激動地說,目前,肇州團縣委正在嘗試幫助楊繼國的父母在縣城內找到合適的工作,幫助其家庭增加收入。
急民之所需、思民之所懮、解民之所難,『特殊困難群眾關愛救助』工作體現的就是共產黨人這種共同的信念、共同的自覺、共同的行動。隨著救助行動的不斷深入開展,將點燃更多困難群眾未來生活的希望,向全市困難群眾傳遞出更美麗、更動人的『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