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激活高質量雙創 促進高質量發展】杜學深:回歸龍江 打造機器人技術實驗室
2019-01-28 16:39: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崔昕 楊帆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編者按:持續深入做好『三篇大文章』,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民營經濟煥發新活力。特別是一批優秀的『高知』青年創業者用高科技與回報黑土的朴素願望,在龍江大地『大顯身手』,正是他們,給改造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的『列車』添動力。

  東北網1月28日訊(見習記者 崔昕 記者 楊帆) 近日,在哈爾濱中關村孵化基地,記者見到了哈爾濱深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CEO、千學硬件研發及機器人技術實驗室創始人杜學深。創業8年,從致力於校園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到成立機器人技術實驗室,他一路創新,情系黑土。

杜學深(左一)與實驗室團隊成員合影。圖片由本人提供。

  賣電池賺得人生第一桶金

  生長在北國的一座邊陲小鎮,杜學深本沒有太多機會接觸電腦,但『創業精神』似乎是與生俱來的。

  初中時,他所在的私立學校設有計算機課程,這個能打游戲的『寶貝』吸引了他的注意。因為好玩,對計算機逐漸產生興趣,學習電腦相關知識,對互聯網的認知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上了高中,隨著隨身聽的出現,我做起了賣電池的小生意。』杜學深說,在校園裡,大家都知道在他那可以買到電池,找他的人絡繹不絕,借此『商機』,他賺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2001年,杜學深考上了黑龍江大學計算機專業,成為全村人的驕傲。他帶著好奇與憧憬走進了大學校園,開始系統學習網絡安全知識。大二時,他開了一家網吧,從此,他所做的事情都圍繞著互聯網展開。

杜學深操作實驗室機器。見習記者 崔昕攝。

  6年漂泊中成長、蛻變

  2005年,杜學深畢業,他選擇到北京做運維工程師,隨後幾年時間,他輾轉深圳兩家巨頭企業,並在工作的同時攻讀了深圳大學的項目管理碩士。6年的漂泊,他收獲了經驗、增長了見識、遇見了伯樂,完成了從青澀到成熟的蛻變。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關注到校園食品安全,如果能用自己的所長打造一套信息化監管閉環系統,為學生食品安全提供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那將意義非凡。』抓住這次機遇,杜學深在成都加入了創業的大軍。2012年,這項技術實現了科技成果轉化,並迅速成長為全國遙遙領先的監管體系。食物走上學生餐桌的每一步驟都依靠互聯網產品硬件支橕,把傳統後勤人與人的互動轉變為人與機器的互動,為學生健康安全提供保障。

  回歸黑土轉向人工智能

  校園食品安全監管已形成了一套高效、穩定的公式體系,同時,杜學深也做好了在龍江『大顯身手』的准備:為家鄉食品安全獻力;在機器人和智能工業等領域貢獻一份力量。2018年9月,他在哈爾濱正式成立了千學硬件研發及機器人技術實驗室,把目光聚焦在人工智能領域。

  『創辦一家民營實驗室,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做出一些能夠改變人們生活、提供便捷的產品是我的目標。』杜學深認為,創新是創業者的必備素質,站在新時代的潮流中更要果斷出擊。『助力於家鄉科技教育、打造一款充滿未來科技的飲品店,我覺得時機成熟了。』目前,實驗室已獲得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3項、共計軟著23個。

  說起未來科技飲品店,杜學深眼神裡滿是期待。『機器人不僅夠獨立完成飲品調配,也可以與顧客進行有溫度的交流,打造科技文化,形成『黑科技』潮流。預計明年形成產品雛形。』杜學深說,實驗室致力於將機器人學、智能制造、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等多學科領域的知識融入全新架構的硬件系統,為龍江發展獻出自己的一份『科技力量』。

  『回到龍江後,我發現,家鄉的創業環境越來越好了,孵化器也越來越多。』杜學深說,入駐哈爾濱中關村基地孵化器以來,享受了政治解讀等服務,對企業發展有重要意義。目前,哈爾濱中關村基地孵化器引入企52家,涵蓋機器人開發、物聯網、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軟件研發等領域,實現直接投資的企業3家,為在孵企業融資超過7000萬元。聘請42位行業資深專家為中關村創業導師並建立『導師庫』,為在孵企業提供投融資、財稅、法律、管理諮詢等方面的輔導、培訓,為入孵企業的培育、科技成果的轉化提供助力。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