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爾濱鐵路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員莊喜春正在為車廂消毒。郭俊峰 攝
黑龍江日報1月31日訊 每天早上7時,莊喜春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他換上工作服,戴上醫用帽子、手套、口罩,攜帶好工作用具,然後向車輛整備庫走去。一路上,不時會有人跟他打招呼:『莊大夫,早啊!』這樣的稱呼也許外人有點摸不清頭腦,但是作為哈爾濱鐵路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一名列車消毒師,莊喜春的工作卻是春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29日,記者來到三棵樹車輛段管控中心六線整備庫,莊喜春和同事曹科家正在對早上9時45分入庫的哈爾濱至成都K548次列車進行消毒作業。在鐵路春運的運行鏈條上,列車消毒師更像是一個『隱形人』。『每天只有在列車入庫後,我們纔會走進車廂,爬上天棚,或鑽到椅子下,進行車廂的消毒工作。』莊喜春邊說邊用隨身攜帶的8斤重的消毒噴壺,向車廂各個角落噴灑消毒液。
記者看到,噴灑下鋪床底時,由於空間低矮窄小,莊喜春要跪下甚至是趴在地上,纔能將噴頭深入到最裡面;噴灑上鋪車棚時,他又要沿著梯子爬上去,纔能噴灑到最頂端。整個車廂,每一個鋪位都要這樣上上下下,一節車廂下來,已是大汗淋漓。莊喜春告訴記者,列車車廂裡人員密集,流動性大,跨越地區多,空氣流通量小,容易滋生細菌。有時昆蟲和老鼠會藏匿在行李中被帶上車,容易咬壞列車電路,帶來安全隱患。因此每天的消毒、殺蟲、滅鼠工作是保障列車運行安全的重要任務。
噴灑完一遍消毒液,莊喜春開始殺蟲。電暖氣、洗手盆、窗框、行李架等一些不能用藥水消毒的地方,他和同事要用一種滅蟲膠餌對車廂進行點涂。『為了保障旅客安全,這種膠餌我們要涂在人們看不到的地方。』一節車廂他們要點涂一百多個滅蟲點,最後還要在火車兩頭安裝鼠盒預防鼠害。
在作業過程中,列車會不時關燈,漆黑中,莊喜春熟練地打開小頭燈,作業絲毫不受影響。『列車進庫停留時間短,不僅我們,保潔、檢修等多個工種都要同時作業,檢修需要斷電,小頭燈可以保障我們繼續工作,這樣我們可以在15分鍾至20分鍾內完成一節車廂的消毒。』 一上午時間,莊喜春和曹科家已經完成了哈爾濱至北京Z15次、Z203次,哈爾濱至濟南等列車的消毒工作。8斤重的消毒液,已經用了幾十桶。為了完成作業,中午甚至沒來得及吃飯,而是隨意吃了口餅乾。曹科家說,春運是最忙碌的時候,只要車進庫,我們就要開乾,現在一天消毒液就要用近百桶,不過能在庫裡作業已經很好了。如果庫裡滿了,車就要停在室外道線上,晚上最低零下三十多攝氏度,消毒液噴頭都凍住了,我們就要用手焐化。由於長時間的爬上爬下,對膝蓋損傷很大,關節炎幾乎成了列車消毒師的職業病。『我們現在一天輕輕松松四萬步,微信運動經常排第一呢!』莊喜春笑著說。
哈爾濱鐵路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消毒監測科副主任孫秀文告訴記者,中心負責哈爾濱地區的三個整備庫,分為五個工作組,每組兩個人。從1月21日春運開始至28日,已經對3192節車廂進行了消毒、殺蟲、滅鼠工作。隨著春節臨近,春運逐漸進入高峰,數字也在不斷更新。
夜幕慢慢降臨,與不遠處的萬家燈火相比,六線整備庫顯得孤單冷清。這一天,莊喜春和曹科家為11趟列車的100多節車廂進行了消毒,忙完最晚入庫的漢口至哈爾濱T184次列車的消毒工作,已經是晚上十點多。寒風中,莊喜春要先去趟醫院纔能回家。沒有人知道,這天下午莊喜春87歲的母親因為生病住進了醫院。而他只是在電話裡淡淡地和家人說了一句,『我要先忙工作,晚些再說。』
在春運大潮中,對於行色匆匆的旅客,也許只是一年一次的奔波,但對於每張車票背後的『隱形』工作者而言,春運更是一份讓旅客走得溫馨、走得平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