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一個喜訊傳來:我省城鄉全體勞動者可享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日前,省政府印發了《關於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將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與當前龍江振興發展實際相結合,聚焦我省重點產業、重點領域、重點群體,提高重點群體就業創業能力,為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技能人纔支橕。
《實施意見》內容包括面向城鄉全體勞動者,完善從勞動預備開始,到勞動者實現就業創業並貫穿學習和職業生涯全過程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政策體系,以及構建資源充足、布局合理、結構優化、載體多元、方式科學的培訓組織實施體系。高素質技能人纔短缺,是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的瓶頸之一,怎樣纔能打破高技能人纔培養與需求的困境,《關於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實施意見》的出臺無疑令人充滿期待。
解讀《實施意見》:
構建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
力爭到2020年基本滿足勞動者培訓需求,努力培養造就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圍繞做好『三篇大文章』,加快重點產業急需緊缺技能人纔隊伍建設;圍繞打造『兩座金山銀山』,開展健康養老、休閑旅游、冰雪體育等行業專項技能培訓……《實施意見》中,亮點頻現。
關於《實施意見》的起草背景和過程,省人社廳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龔春寶說,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2018年5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明確了當前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基礎上,結合我省省情,以省政府名義出臺了《關於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實施意見》。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國家人社部的支持下,全省人社部門緊緊圍繞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積極發揮職業技能培訓在提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推動更加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促進龍江經濟轉型昇級和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有各類職業技能培訓機構791個,其中,技工院校129所、民辦職業培訓機構566個、公辦就業訓練中心96個;建成81個高技能人纔培訓基地和94個技能大師工作室;全年開展職業技能培訓46.9萬人次,培養高技能人纔2.96萬人。』龔春寶介紹說。
不管是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提高各類勞動者的業務水平,培養更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纔迫在眉睫,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的大趨勢已然到來。
據龔春寶介紹,《實施意見》以國家《意見》為基本遵循,結合我省實際,緊緊圍繞當前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對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人纔培養提出的要求,突出改革導向、問題導向和市場導向,力求做到政策有突破、措施可操作、目標可實現,主要特點和創新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把握全面,注重承接國家文件精神。二是結合省情,注重政策措施務實可行。將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與當前龍江振興發展實際相結合,聚焦我省重點產業、重點領域、重點群體,通過全面實施技能振興行動計劃,著力解決技能人纔總量和結構與產業結構轉型昇級需要不相適應以及技能人纔『雙創』能力不強等問題,著力提高重點群體就業創業能力,促進穩定和高質量就業,為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技能人纔支橕。三是找准不足,注重政策措施創新突破。針對當前我省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過程中存在的培訓規模不大、質量不高、市場化社會化程度較低等突出問題,著重提出要通過推動職業技能培訓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市場化社會化發展機制,創新職業技能培訓政府補貼機制,充分激發培訓市場活力,優化培訓發展環境,加快提高培訓供給能力和培訓質量。
《實施意見》中,構建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實施技能振興行動計劃、深化職業技能培訓體制機制改革、提昇職業技能培訓基礎能力等內容,還需循序漸進、科學謀劃,一步一個腳印地推進。龔春寶說,下一步,將根據《實施意見》確定的任務分工,加強統籌協調,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研究制定推動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方案。對接產業項目建設,實施龍江技能振興行動計劃,制定高技能領軍人纔隊伍建設行動方案,培養急需緊缺的高技能人纔。面向高校畢業生、新生代農民工和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組織開展就業技能專項培訓活動。從2019年起,實現培訓規模持續擴大、質量不斷提昇、投入連續增長的目標。
『全國技術能手』這樣說:
改變人生軌跡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強職業教育改革,深化產教融合」,還有最近省裡出臺的《關於全面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實施意見》提出了構建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實施技能振興行動計劃,深化職業技能培訓體制機制改革,提昇職業技能培訓基礎能力等內容,我們看到以後非常振奮。』哈爾濱第一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拉削刀具廠花鍵磨組磨工孫延祿激動地說道。
從1993年進廠實習到獲得『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二十餘年間,孫延祿從站在師傅們身後默默學習的學徒,成長為數控機床邊『大師級』的技術能手。位置在變,不變的是他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腳步。
在孫延祿的職業生涯中,『職業培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數控編程系統的不斷更新昇級,不惑之年的他仍在不斷地對知識儲備進行更新換代。他利用工作之餘,自學了相關專業知識,實現技術革新、技術攻關、工藝改進等20多項,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他參與設計加工的『高精度重型復合漸開線拉刀』獲得國家重點新產品獎和黑龍江省第五屆優秀新產品獎。
談及今昔對比,不善言辭的孫延祿打開了話匣子。『過去,可能是「老觀念」影響較深,有了榮譽咱也不願宣揚,更是做夢都不敢想能有機會出國深造。但是如今不一樣了,一份份文件發下來,一張張喜報貼出來,一次次在大會上把名字亮出來,大伙兒都想爭上游、得先進。乾勁兒上來了,學習的勁頭也足了!我們廠就多次派我去德國學習培訓,工人做到這個份上,我挺自豪。』孫延祿所在的工廠如今學習氣氛高漲,許多人都在准備報考高級技師的職業資格證。『這是對我們工人的肯定,而且考下來之後工資、退休待遇都給漲。』
孫延祿所在的小組一共9人,包括孫延祿在內的5人已經成為高級技師,1人已經成為技師。『我徒弟都已經帶徒弟了,甚至有的徒弟的徒弟都已經開始帶徒弟了。聽著像是繞口令,但是大伙都愛學了,想學了,我覺得這就是好事。』孫延祿欣慰地說道:『我有個徒弟叫徐鑫,今年35歲。他一開始進廠是當車工,他後來利用閑暇時間學習了銑工的活兒,再後來他還學習了我們磨工的活兒。我們廠提倡「一人多能」,鼓勵大伙兒多學多乾。我覺得徐鑫就是一個例子。他跨工種,利用短短兩年時間,已經可以獨立操作而且做得比不少老人兒還像樣。他現在已經達到圖紙的誤差控制在千分之五毫米,那是一根頭發十四分之一的精確程度。』
徐鑫的『一人多能』不是個案,廠裡還有很多人『能者多勞、多勞多得』。
原本只能加工圓形零部件的張興龍工資1000多元,孩子正在讀初中,高昂的學習開銷讓他犯了愁,『咋能多掙點錢!孩子過兩年就上高中了,一直靠親戚朋友接濟也不是長事兒啊。』後來,張興龍跨工段參與了方形零部件的加工工作。『我們廠是計件開工資,圓形加上方形的零部件老張現在都在乾,現在一個月能掙3000多元,日子照以前也好過了。』孫延祿介紹道。
『單位需要,咱不能拖後腿。單位和組織給了榮譽和實惠,咱不能掉鏈子。不拖後腿、不掉鏈子的辦法,就是活到老學到老。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在工作外也要及時掌握最新的職業技能。』孫延祿用朴實的話語闡釋著職業技能培訓所起的作用。
和孫延祿有著一樣想法的還有另一位『全國技術能手』王琦,他是我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自幼與泥結緣,以家鄉依安所特有的五色土為原料,潛心創作粗陶泥塑作品。記者電話采訪他時,正在從景德鎮返回齊齊哈爾的高速公路上。據王琦介紹,他堅持每年來『瓷都』一次交流學習,『景德鎮瓷器制造工序有72道,每道都需專門的工藝師把關,我專攻的特長是畫藝,其他工序我也能參與,但要達到藝術的創新與精致,終身的培訓學習交流是非常必要的。』王琦說。
談起陶藝教學王琦大師打開了話匣子:『我一直從事基層職業教學工作,現在也擔任教學指導工作。我認為終身職業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我國是人力資源大國,又處在各行業高速穩固增長階段,需要大量技術人纔,職業技能培訓教育關乎國家產業發展興衰,也能將就業壓力轉變為人纔優勢。並通過職業技能培訓讓喜愛技術的學生術業有專攻,讓貧困或身有殘疾的學生擁有生存技能,活到老就要學到老,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如果能得到高質量發展,那麼我省的工業及人纔優勢會更加穩固。』
職業技能培訓除了助力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改變的還有人生軌跡。王琦說他的一位特殊學生張金煒是一位失聰女孩,曾是縣裡扶貧的重點對象,雖然王琦完全不懂手語,不知道該怎麼教這樣的失聰孩子,但他看到了張金煒的天賦特長以及為她長遠著想,還是『硬著頭皮』接下了這個徒弟。張金煒跟王琦學習四年陶藝,他們交流的方式是筆談,王琦不知道換了多少筆記本。張金煒現已出徒,前不久她的一件陶瓷作品在扶貧義賣會上賣出了1萬元的價格,張金煒還被評為了『齊齊哈爾工藝美術大師』。
王琦高興地介紹起自己學生的成績。一位學生被評為了『黑龍江省陶藝大師』,四位學生被評為『齊齊哈爾工藝美術大師』,他們都是普通家庭甚至貧困家庭走出的孩子,因為學習陶藝技術改變了命運。『我作為一名陶藝老師為他們的成就感到自豪,同時我也希望幫助更多有天賦的學生通過職業培訓改變命運,技術是不斷變化更新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是符合這一特點的,期待著高質量職業技術培訓能惠及更多學生,為國家培養更多大工匠。』王琦說。
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如何推進,業內人士建議:
發揮教育機構作用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
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推行,讓長期從事數控加工教學與研究工作、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黑龍江技師學院機械工程系副主任王勇,感到很振奮。王勇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了很多經驗,對此也有很多想法和建議。他認為,要想推進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首先要關注地區產業布局和產業發展兩個方面的問題。產業布局需要政府宏觀把握,進行引導,確定一段時間內產業結構調整與布局所需的技術工人數量及層次需要,這裡主要是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失業人員和轉崗制動等重點群體的培訓,使其能夠經過培訓迅速融入到新興產業中去,在這裡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關於產業發展是對於原有產業為提高生產率,應對科技發展對生產工具的提昇,使員工適應變化而進行的培訓。此外,對於產業崗位需求的變化及應對市場的變化,需要員工具有全能性,也需要對員工進行專業性培訓。這一點要發揮企業的引導作用。
『在培訓過程中,要發揮職業教育機構的作用,因為職業院校無論是設備、師資及各方面的制度都使得其必然成為職業教育的主力,要使政府宏觀引導、企業根據自身提出培訓需求、職業院校提供相關服務,三者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而良性發展。』王勇說,他主要是從事機械加工專業的教學,近些年數控技術對機械加工行業的生產率提高起到重要作用,高檔的數控機床、加工刀具與工藝的引入,決定企業能夠生產出高質量、高精密的零件,特別是在國防、航空領域。但很多企業技術工人目前的能力水平暫時無法適應新技術、新機床,起碼無法最大限度地發揮機床的性能,這些就需要對原有技術工人進行培訓,並且是長期的培訓,使其能夠跟上技術的發展,不被社會淘汰。
『在終身培訓或新型學徒制的運行過程中,為兼顧企業生產與員工培訓在時間上的矛盾,在培訓方式上必將有所變革,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通過網上授課、碎片化學習、學分制考核,使學員掌握相關知識與技能。』王勇認為,終身學習制度將推動職業院校走向市場,服務的對象以企業為目標,培訓效果由企業評價,促進了職業院校的品牌意識與質量意識的形成,有助於學校的發展及課程建設。
王琦大師結合陶藝專業及從事教育的經驗,對職業教學的改善提出自己的想法:首先職業學校應具備技能素養俱佳的培訓教師。例如陶藝,我省具有許多本土藝術家,但部分藝術家缺少授課傳承技巧,造成了本土文化傳承乏力。而外來人纔又缺乏對龍江本土文化的了解,使得教學失去了本土特色,不利於地域文化的傳承。專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培訓是終身培訓制度的『牛耳朵』,『執牛耳』纔能帶動人纔培養。另外,職業培訓是實踐科學,需要合適的實踐場地,實踐耗材量大,需要一定資金支持。建議省內有關部門給予相應的配套資金。還應注重培訓專業人纔的選拔及後期跟蹤培養。職業培訓初期可以實施普遍性的大眾教育培養,但隨著基礎教育的深入,部分技術人纔需要入職實踐,這就需要與企業對接,聯合培養人纔,對人纔進行後續的鞏固培訓,選取骨乾人員進行高端技術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