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2日訊 (李華虹 楊嘉安 記者楊金光) 春節過後,人們開始恢復到工作的正常狀態,醫院門診卻迎來了高峰。從正月初七開始,哈醫大二院的門診就診人數一路攀昇,掛號收費窗口、取藥窗口、抽血窗口排著長隊,候診區內『座無虛席』,檢驗室、內鏡室、CT室、B超室門口擠滿患者。


據悉,就診患者在春節後紮堆主要分兩類,一是因受『春節期間不看病』的傳統觀念影響,年前一些心腦血管疾病、呼吸、消化、內分泌疾病等以及可以擇期手術的患者,病人和家屬都會要求用藥物穩定病情,過完年再進一步治療的老患者。另一種是春節期間的飲食節律改變,過度勞累等不規律生活方式帶來的『節日病』發作的新患者。


老人忌諱『過年看病』保守控制節後治療
據哈醫大二院急診醫學科主任鄧穎教授介紹,很多老年人受『春節不看病』的思想影響,盡管在春節前就感覺身體不舒服,但因為要和家人過年很多人不願意就診。還有一些節前的住院患者,沒有完全康復就急著出院回家團聚,結果導致春節期間病情加重,被送入急診,尤以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居多。鄧穎主任特別指出:對於一部分疾病,節前中斷治療或春節期間不治療的做法非常危險,很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生活習慣不良讓『節日病』頻發
『節日病』與春節期間人們的不規律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飲食節律改變、過度勞累、飲食油膩、情緒激動、作息不規律等,都會讓這些『節日病』節後發作的趨勢更加明顯。
春節期間,飲食失調導致消化內科的『吃喝病』患者急劇增加。大吃大喝等影響消化系統功能,導致機體免疫力低下,引起急性胃腸炎、急性膽囊炎、還有部分是非常危險的急性胰腺炎。春節過後,到哈醫大二院就診的糖尿病患者人數明顯增加,患者均因假期『管不住嘴』又『邁不開腿』,日常作息被打亂等原因造成血糖明顯波動,甚至出現急性並發癥。
同時,很多家長縱容孩子在春節期間窩在家中玩手機、電腦、平板等電子產品,這樣雖然讓很多家長省去了照顧孩子的麻煩,但孩子的視力也在快速下降,大人們手機追劇、微信聊天等出現眼乾、眼澀、眼疲勞的增多,致使哈醫大二院眼科門診也迎來了又一波就診高峰。

正月十五過後預計迎來新一波就診高峰
根據往年經驗,節後就診高峰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正月十五過後預計迎來新一波就診高峰。建議廣大一些取藥患者、慢性病患者或是病情較輕的患者,最好選擇錯峰就診,避開就診高峰。相對來說,周六、日就診比平時少,下午較上午少,周五下午就診人數也比較少。大家可靈活安排時間,醫院每天都安排了高年資專家坐診,患者不必擔心周末掛不到專家號。
同時,建議大家來就診前先進行預約預約掛號。在微信或支付寶搜索關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進行網上預約掛號,既能減輕窗口的壓力,又可以節省自己的時間。
如何應對節後綜合征專家為您支幾招
春節假期後上班的第一周,很多人依然沈浸在節日氣氛中,心思收不回,無精打采、效率低,出現失眠、胸悶等癥狀,甚至恐懼上班,難以進入狀態,這就是節後綜合征。哈醫大二院專家為您支招兒:
一、調整作息時間,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一般睡眠時間保證7~8個小時,不要熬夜。
二、調整飲食,很多人由於在春節期間進食過多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還會導致胃腸道的負擔較重,出現積食、專家建議飲食上以『少油少鹽』為原則,多吃蔬菜水果。
三、調整精神狀態,以飽滿的精神面對新的工作與挑戰,在工作強度方面,應根據自身情況逐步增加。
四、適度運動,通過輕快的步行、慢跑、打球等運動,讓身心『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