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擁抱『高鐵時代』 擘畫城市發展新藍圖
2019-02-13 09:45:22 來源:大鵬新聞網-牡丹江日報  作者:王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2月13日訊 車輪疾馳,長風在側,穿越於林海雪原的哈牡高鐵不僅開啟了雪城『速度化』的革命,更伸展開牡丹江加快發展的臂膀。

  1月15日下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在參加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牡丹江代表團審議時,充分肯定了牡丹江過去一年經濟社會發展和政治生態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新進展,並鼓勵牡丹江市在新的一年裡乘勢而上、再接再厲,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力爭在經濟高質量發展、擴大高水平開放、做強生態型產業上走在全省前列,確立和發揮牡丹江在全省工作大局中應有的地位、應有的作用、應有的貢獻。

  市委十二屆四次全會召開後,牡丹江市聚力城鄉一體化發展,重構協調發展新格局,加快完善城市功能,適應『高鐵時代』深刻變化,推動城市功能昇級、生態昇級、業態昇級,全力擘畫城市發展新藍圖。『雪城』號列車正以飽滿的熱情、充沛的動力行進在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關鍵一程。

  發力產業布局變優勢為勝勢

  『面對已經來臨的高鐵時代,牡丹江應乘勢而為,積極發力產業布局、政策護航、環境清障,超前謀劃城市發展新藍圖。』這一目標已經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

  『加快提檔昇級,打造旅游「黃金線路」必將大有可為。』牡丹江市旅游從業者孫先生這樣說。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手握一把好牌』的牡丹江旅游業唯有提檔昇級,纔能變優勢為勝勢。為此,牡丹江市正著手完善旅游基礎設施,提昇旅游服務質量,強化旅游產品營銷和旅游市場監管。目前,已編制完成『旅游+教育』『旅游+自駕游』『旅游+低空飛行』等發展規劃,圍繞冰雪、生態等優勢旅游資源,積極謀劃包裝旅游產業項目,進一步完善鏡泊湖、雪鄉、林海雪原等冰雪旅游線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在一派北國風光中玩冰賞雪,品嘗東北特色美食。

  要變優勢為勝勢,就要布局高鐵產業集群。為了將牡丹江打造成為高鐵沿線優勢產業集聚和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載體,牡丹江市積極加快園區開發建設,加強基礎設施配套,推動產業體系提檔昇級,大力推進綠色食品、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發展,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條,打造主導產業集群。

  與此同時,我市還跟蹤牡丹江-符拉迪沃斯托克高鐵項目和跨境經濟特區建設,積極將『高鐵經濟端』向境外延伸,加快牡丹江市由沿邊城市向『港口』城市轉變、交通末梢向物流樞紐中心轉變。積極謀劃牡敦客專項目直通沈陽、北京。

  力促要素集聚釋放高鐵紅利

  市委十二屆四次全會明確提出:以高水平規劃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建立『多規合一』的城市空間規劃體系,高標准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推動全域旅游規劃與相關規劃有序銜接,建立『城市體檢』評估機制,堅決維護城市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完善江南新城功能,提昇改造江北老城,推動城市空間與功能同步優化、同步提昇,促進南北互動、一體發展、均衡發展,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

  『高鐵時代的到來,要求我們借力「龍江一小時交通圈」,力促要素集聚。』牡丹江市相關業內人士表示,為打好制度供給提前量,牡丹江市在相關領域進行制度創新和政策保障,全力衝破高鐵『虹吸效應』,導引人纔等生產要素最大限度集聚。前不久,牡丹江市正式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引進和培育急需緊缺人纔激勵創新創業的若乾意見》,打出資金補貼、評優獎勵、融資支持等多類政策『組合拳』,吹響人纔『集結號』。

  著力優化營商環境,纔能打造投資者的創業熱土。牡丹江市加快建設『互聯網+後臺』的『4.0政府』,大力『清障』『減負』,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助力經濟『搭乘』高鐵駛上快車道。創新提高審批效率的辦法,加強審批鏈條相關審批事項『集成化』,對關聯事項進行橫向合並,縱向串聯,實行預審制、並聯審批等一系列創新的審批工作機制,進一步釋放經濟發展活力。

  立足沿邊開放搭建廣闊舞臺

  省委書記張慶偉在參加牡丹江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開闊視野、拓寬路子,推動對外開放全面昇級,努力成為全省對外開放東出西聯、南北貫通的重要節點,更加注重發展外向型產業,擴大對外開放地區和領域,全面促進對外開放合作提質增效。而哈牡高鐵的開通運營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強大助力。

  作為全國高鐵網『八橫八縱』最北一橫、龍江『一軸兩環一邊』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哈牡高鐵全長293.204公裡,總投資359.356億元,設計時速250公裡。哈牡高鐵開通後,哈爾濱到牡丹江列車的最快運行時間,縮短至2小時以內,『兩小時經濟圈』也隨之成型。

  更為重要的是,哈牡高鐵是打通俄濱海邊疆區-綏芬河-牡丹江-哈爾濱-滿洲裡-俄羅斯-歐洲鐵路戰略通道的重要區段,它的建成通車有利於釋放哈牡鐵路既有線的運能,進一步暢通與俄歐、日韓等國家和地區的陸海聯接,對於吸引人流、物流、資金流等經濟要素向這一區域匯聚,承載國內外產業轉移,構建發達的外向型產業體系,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具有重大意義。

  補齊市政基礎設施短板,提昇城市旅游交通便利化水平,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建設公鐵聯運中心和世行智能公交項目,推進公鐵『零換乘』,規劃建設城市慢行系統、綠道系統,構建『快進慢游』綜合交通網絡……搭乘高鐵列車的牡丹江正在奔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