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畢生一千萬元積蓄捐給家鄉 2018『感動龍江』年度人物馬旭
2019-02-15 16:56: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周秘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2月15日訊 (記者 周秘) 她,14歲奔赴炮火紛飛的戰場,參加過震驚中外的遼沈戰役、抗美援朝並多次立功授勛;她,從空中跳傘到投身科研,刷新了一項項世界空降兵史上的新紀錄;她,家徒四壁,卻將1千萬元畢生的積蓄捐給家鄉……在2018『感動龍江』年度人物(群體)頒獎儀式上,這位86歲老人以極其儉朴的形象展現在眾人眼前,她就是——巾幗空降第一兵馬旭。

  不愛紅裝愛武裝『木蘭花』展翼萬裡藍天

  馬旭出生於哈爾濱市木蘭縣,是正師級部隊離休乾部。她14歲奔赴炮火紛飛的戰場,參加過遼沈戰役、抗美援朝戰爭,並多次立功授勛。回國後,她作為優秀衛生員,被保送到第一軍醫大學深造,1956年以全優的成績分配到原武漢軍區總醫院,二十剛出頭的她,就獲得了『一把刀』的美譽。

2018『感動龍江』年度人物馬旭。

  1961年,中央軍委決定由參加過上甘嶺戰役、湧現出過黃繼光的英雄部隊某軍為主體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作為軍醫的馬旭,在參加跳傘訓練衛勤保障時,也要求參加跳傘。然而,瘦小的馬旭不論身高還是體重,都達不到傘兵標准。當回憶起這段往事,馬旭告訴記者:『如果我的考核合格,組織就不能拒絕我的申請。於是我在一旁偷偷學習,每天晚上練習幾百次,終於通過考核成為了一名空降兵。』

  在1962年秋,馬旭第一次登機跳傘,這一跳就從青年、中年一直跳到老年。20多年間,她跳傘140多次。她的矯健身姿閃現在山壑叢林、皚皚雪原、碧波南海、大漠戈壁。

  『我眷戀藍天,眷戀空降兵。』馬旭深情地說。在新中國空降兵裡,她創造了三項中國之最——第一個跳傘女兵、跳傘次數最多女兵、實施空降年齡最大女兵。

  懸壺濟世碩果累累軍中『居裡夫人』創多項紀錄

  為何跳傘?作為空降兵,跳傘是完成戰斗任務的主要途徑,但作為空降兵的馬旭想通過跳傘搞出科研成果,通過跳傘完成戰場救護,減少部隊非戰斗減員。1983年4月,馬旭與同是軍醫的丈夫顏學庸研制出的『充氣護踝』結實、輕便、柔軟,可使跳傘著陸時的衝擊力減半,扭傷情況接近於零。1989年獲得國家專利,這是中國空降兵獲得的第一個國家專利。即使到了1996年3月,年過六旬已經離休的馬旭,又獲得了『單兵高原供氧背心』的國家發明專利證書,她和她的丈夫又在世界空降史上創下了一項新紀錄。

  『和我那些犧牲在戰場上的戰友相比,我能活著就是無比的幸福。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為祖國作貢獻是無限的,只要生命不息,就得奮斗不止。』馬旭說。

  在我國空降兵中,會運用英、日、俄三國語言、科研碩果累累的馬旭,令外國專家贊嘆不已,他們表示,中國女兵創造了一個個神話,不愧為中國軍中的『居裡夫人』。

  捐獻畢生積蓄家國情懷詮釋大愛無疆

  小小的院落、斑駁的石階寫滿簡陋,室內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這就是馬老的家,除了滿屋子的書外,幾乎沒有什麼家什,兩個沙發露出了破麻袋和破棉絮,睡的是六七十年代的硬板床。『平日裡,我們兩個人穿的是部隊發的軍裝,吃的是饅頭、土豆、青菜這樣簡單的飯菜。』顏學庸告訴記者。當馬旭得知家鄉木蘭縣正處在脫貧攻堅的艱難時期,毅然將她與丈夫一分一毛積攢的1000萬元畢生積蓄無條件捐給家鄉,用於教育、公益事業。

  人行千裡常思親,樹高千丈忘不了根。馬旭少小離家,但她始終牽掛著這片黑土地的父老鄉親,熱愛家鄉之情始終如一,到了晚年更是思鄉心切。『我生在木蘭,雖然回家鄉的次數少,但對木蘭的一草一木都非常有感情。』馬旭說,『教育是我對家鄉希望的寄托,只有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家鄉的發展就會更充滿希望。』

責任編輯:楊禹

【專題】2018感動龍江年度人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