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假耳朵』聽清世界
2019-02-19 16:54:07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李華虹 楊嘉安 楊金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2月19日訊(李華虹 楊嘉安 記者 楊金光)今年21歲小文(化名)是哈市某高校的大三學生,他從出生耳朵就與眾不同,頭部兩側長有不足1厘米厚的花生米樣的畸形耳朵。聽力也越來越弱,平時只靠長頭發遮擋著。日前,在哈醫大二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肖玉麗教授帶領的團隊診治下,為患有雙側外耳畸形、雙側外耳道閉鎖、傳導性耳聾的小文實施了骨橋植入手術,待術後傷口愈合皮瓣消腫成功開機後,小文將告別他的混沌世界,和正常人一樣清晰的聆聽世界。

術前,肖玉麗教授查看患者的影像檢查。

  據悉,小文天生雙耳畸形。由於聽力不好,小文從上學起,需要坐在前三排纔能勉強聽到老師講話,有時甚至需要看口型纔能知道對方想表達的含義。據小文的母親回憶,近兩年小文對聲音的反應越來越差,即使是面對面交流,需要很大的聲音他纔會給出回應,嚴重影響了生活和學習。經多方打聽,他們來到哈醫大二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找到肖玉麗教授尋求幫助。

醫生對患者的耳部進行檢查。

  入院後,肖玉麗教授為小文進行了詳細的專科檢查,電測聽、聽性腦乾反應、顳骨CT等檢查結果顯示,小文屬於外耳畸形、雙側外耳道閉鎖、傳導性耳聾。進一步評估後,建議患者及家屬選擇骨橋植入手術。

肖玉麗教授(右)與劉穎副主任醫師(左)為患者進行手術。

  肖玉麗教授介紹,過去對於小耳畸形、外耳道閉鎖、聽骨鏈畸形等各種原因不能通過自然氣導路徑接收到聲音的患者的傳統手術方法是外耳成形、鼓室成形和聽骨鏈重建,但這種方法可能出現術後聽力下降、感染等情況而不得不再次進行手術的風險。

手術現場。

  而骨橋植入技術是目前唯一的跨皮瓣主動式骨傳導植入系統,主要由耳朵皮膚下的植入體和接收聲波的音頻處理器兩部分組成,體外的音頻處理器僅一元硬幣大小,通過磁體與植入體相互吸引,固定在頭上。骨橋可以繞過受損的外耳和中耳,像在外界和內耳直接搭了一架橋,將聲音傳入內耳中。不僅可以用於耳畸形患者,也可用於單側全聾和非畸形傳導性耳聾患者,既能明顯提高聽力,又不會受其他病變影響引起聽力再次下降。

骨橋模型。

  肖玉麗教授團隊在全麻狀態下為小文順利完成了骨橋植入手術。待術傷口愈合皮瓣消腫開機調試後,小文就可以通過接收器接受聲音,徹底遠離模糊混沌的世界。

  肖玉麗教授表示,我國有2700萬的耳聾患者,並且新出生的聾兒以每年3萬例的速度在增加,像小文這樣的先天性耳道閉鎖、外耳畸形的孩子有很多,但很多家長選擇用長頭發遮擋孩子外貌的缺陷,卻忽略聽力的缺陷,這類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聽力植入和聽力重建,通過後期的聽覺、語言訓練,他們都可以獲得高水平的語言理解能力,過上正常的生活。她同時指出,骨橋手術適用於6歲及以上患者,因為此時頭骨已經發育完成,有足夠大的『地盤』安裝植入體和音頻處理器,對於6歲以下的患者建議先使用軟帶骨橋,等到6-8歲後再進行耳廓整形及聽力重建。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