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哈市醫院耳鼻喉科門診量增多 耳鳴、聽力下降兩成患者是大中學生
2019-02-21 13:52:46 來源:生活報  作者:沈麗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生活報2月21日訊 16歲的初四學生張揚(化名)近日突然感覺一只耳朵聽不清,而在此前他已持續耳鳴一個多月。18日,他來到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耳鼻喉科,經診斷為中度感應神經性耳聾。而像張揚這樣經常耳鳴、聽力下降的年輕人不在少數,記者從哈醫大二院、省醫院等多家醫院了解到,目前耳鼻喉科門診中,耳鳴、聽力下降的患者逐漸年輕化,最小的只有十幾歲。而造成聽力受損的原因除了睡眠不足、精神壓力大等,長時間戴耳機也是主要原因。

  高校調查報告:三成大學生聽力損傷

  一份對某高校3826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發現,耳機使用率高達99.8%,已出現噪聲性聽力損傷的人數超過1000人,佔比接近30%。歐盟也曾出具調查報告稱,戴著耳機聽音樂,耳機聲音超過85分貝,時長超過30分鍾,可能引起暫時性聽力下降。如果每天超過89分貝音量聽音樂,時長達一小時,持續5年就可能永久喪失聽力。聯合國下屬的世界衛生組織(WHO)12日發布數據稱,目前,全球有約11億年輕人(12-35歲之間)正面臨無法逆轉的聽力損失風險,個人音頻設備音量過大(例如用手機聽音樂)是造成風險的重要原因。世衛組織指出,目前全球約半數年輕人在使用手機等設備聽音樂時音量高於安全水平。

  帶耳機聽音樂入睡初中生出現耳聾

  臨近開學,由於耳鳴、聽力下降來醫院就診的學生明顯增多。據哈醫大二院耳鼻喉二科主任肖玉麗介紹,本周以來的門診患者中,有20%以上都是大中學生。18日來就診的張揚,他幾乎每天都12點以後睡覺,由於初四學習壓力比較大,他每天在睡覺前喜歡戴耳機聽音樂入睡,而正是這個習慣加上睡眠不足,導致他長期耳鳴,現在他左耳已出現中度感應神經性耳聾的癥狀。

  肖玉麗提醒,如果出現耳鳴癥狀應盡快就診,持續性耳鳴不及時治療有可能會引起耳聾。

  音量超80分貝聽一小時就有耳聾風險

  20歲的大學生李雷(化名)每天走路、跑步時都喜歡戴著耳機,睡覺前也喜歡聽音樂,每天累計聽音樂時間長達近2個小時,這種習慣已持續了兩年。近日,他總感覺耳朵裡面像塞了東西,聽聲音像蒙了一層膜,來到省醫院南崗院區耳鼻喉科就診後,被診斷為神經性耳聾。

  據省醫院南崗院區耳鼻喉科劉曉華醫生介紹,目前在門診患者中,約有20%左右的耳聾患者都是大學生。主要原因就是過度使用音頻設備。如果每天在噪音環境中聽音樂持續1小時以上,幾個月就可能引起耳聾,輕度耳聾沒有太明顯癥狀,耳朵有聽力障礙時已是達到中度耳聾。這種耳聾多數都是神經性耳聾,聽力損失時間過長是不可逆的,一旦聽力受損就很難恢復。

  劉曉華表示,地鐵、公交上的噪音大都在60分貝左右,在這種嘈雜的環境中聽音樂,耳機音量要60分貝以上,而有些年輕人喜歡聽勁爆的樂曲,音量會超80分貝,如持續一小時以上就有耳聾風險。

  如何保護聽力免受損傷?

  醫生建議,首先要減少耳機使用時間;使用耳機時,音量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連續使用耳機的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每次佩戴耳機30-40分鍾後,就要讓耳朵得到充分休息。其次,千萬別戴著耳機睡覺,睡覺過程中造成的噪聲傷害難以把控,還有可能給耳朵帶來物理傷害。最重要的是不要在嘈雜的環境中聽音樂,如果在噪音環境中音量調大到60%的時候還聽不清,那就該摘下耳機了。

責任編輯: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