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2日訊 垃圾分類,指按一定規定或標准將垃圾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分類搬運,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力爭物盡其用。日前,《大慶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試行)》出臺,將通過創建黨政機關示范單位和垃圾分類示范小區,引導廣大市民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提昇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能力和水平。
大慶市市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在收集、運輸、處理環節上由市政府統一安排部署,在垃圾投放環節以各區政府、各街道和鄉鎮政府為落腳點,建立轄區生活垃圾分類責任體制,選擇部分政府所在辦公區域作為創建首批垃圾分類示范點,同時在基礎條件較好的行政區域內和油田大企業管轄小區各選擇1-2個小區作為創建首批垃圾分類示范小區,探索建立符合實際的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模式。
大慶市垃圾分類的方式是什麼?據了解,在城區領域,根據2020年大慶市能夠建成投入運行的各類垃圾處理設施情況,並結合生活垃圾產生的種類和特點,實施不同的分類方式。
其中,居住區域包括住宅小區等生活住宅區域,按照有害垃圾、餐廚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分為四類。單位區域包括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等,有集中供餐場所的單位區域產生的垃圾,按照有害垃圾、餐廚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分為四類;無集中供餐場所的單位區域產生的垃圾,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分為三類。公共區域包括車站、公園、體育場館、商場等。有餐飲服務的公共區域產生的垃圾,按照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分為四類;無餐飲服務的公共區域產生的垃圾,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分為三類。農村區域在環衛基礎設施較好的地區,實行農村生活垃圾大類粗分,引導村民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三類進行分類投放、分類處理。到2020年底,建成區建立生活垃圾分類保障體系、源頭分類體系、分類收運體系、分類處置體系,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按照方案,在首批示范創建期間,根據實際情況,在示范點和示范小區設置標志清晰的分類垃圾桶,工作開展前期可為小區居民發放適當數量的垃圾袋。鼓勵企業參與到垃圾桶和垃圾袋的設置、提供工作中。鼓勵有資質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建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信息化平臺,提供回收種類、交易價格等,采用『積分兌換』方式,市民按要求投放時,可換取一定數量積分獎勵,長期進行積分累積,達到一定數量可憑借積分換取物品。
同時,大慶市將完善生活垃圾終端分類處置體系,加快推進大慶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技術改造,建設日處理能力1500噸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爭取2020年建成投產。推進餐廚廢棄物處理項目建設,爭取2020年投產運行,對全市餐廚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充分利用現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對可回收物進行規模化、無害化處置,推動生活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融合。加大鄉鎮村屯垃圾治理力度,啟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創建工作,科學規劃農村垃圾分類收運處置的方式,合理布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置設施,近郊村鎮優先考慮城鄉一體化模式,提高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