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2日訊 富裕縣作為省、市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試點單位,從築牢服務平臺、著力改革創新,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等方面著手,讓鄉鎮政府做好服務百姓的大文章。
明確責任制度先行
為適應城鎮化發展需求的新型行政管理體制,全面激發鄉鎮發展活力,富裕縣制定下發了《富裕縣強鎮擴權改革工作試點方案》及權責清單,將直接面向人民群眾、量大面廣、由鄉鎮服務管理更方便有效的各類事項,依法下放到鄉鎮政府,重點擴大鄉鎮政府在農業發展、農村經營管理、安全生產、規劃建設管理、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防災減災、扶貧濟困等方面的服務管理權限。進一步明確了下放事項、下放程序和法律依據,確定了下放後的運行程序、規則和權責關系,確保下放權力接得住、用得好。有效解決了部門與鄉鎮之間責權不清的瓶頸。
機構改革做減法
堅持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富裕縣將10個鄉鎮原有的2辦3中心1站調整設置為『3辦4中心』,即黨政綜合辦公室、財政辦公室、民政民生和行政審批辦公室,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服務中心、公共服務中心、文化服務中心。機構人員重組後,鄉鎮從過去的『管、收、批』乾預型政府向『扶、幫、助』服務型政府轉變。成立的公共服務中心,整合社會保障、醫療救助、勞動力轉移、養老保障等職責,對鄉鎮『公共服務中心』名稱、場所標識、進駐部門、辦理事項、辦事制度等方面進行了規范,提高了為民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服務效能做加法
對全縣10個鄉鎮民生服務大廳進行昇級改造,平均面積達到150平方米。推進公共服務資源的優化組合,凡是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及崗位全部進駐民生服務大廳,明確了組織機構、工作職能和辦事流程。縣鄉數據共享系統交換,采取『鄉鎮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辦理,鄉鎮統一窗口出件』的服務流程,實現縣鄉(鎮)政務服務事項的一窗口辦理、一站式服務、一平臺共享、全縣域通辦和全流程效能監督。同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部接通政務網,與縣政務服務中心實現業務互聯互通,可實時采集視頻監控影像,接受日常監督,並實現部分服務事項辦理網上傳遞,切實提高了辦事效率。
延伸服務觸角
在全縣90個村設立民生服務站,承接鄉鎮民生大廳服務項目,實行民生服務事項代辦制,使縣鄉村民生服務體系化。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每個村成立了村級道路保潔、涉農設施看護、集貿市場管理、公益設施看護、安全防護巡邏、矛盾糾紛調解、移風易俗宣傳共8支隊伍,內設公益崗30人,每人每年4800元崗位補貼,全年共計投入1300萬元用於購買服務。在每個村委會組建了一支5至6人的助老服務隊,為有失能失智人員的貧困家庭、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提供打掃衛生、換洗衣被、做飯等生活家居照料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