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2018年牡丹江農民收入同比增長9.25% 連續領跑全省
2019-02-26 08:01:2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樹永 孫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2月26日訊 據相關部門統計,2018年牡丹江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458元,同比增長9.25%,農民收入在全省各地市中繼續保持領先,實現連續16年領跑全省。東寧市、綏芬河市、海林市、寧安市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5189元、21047元、19491元、19449元,位居全省各縣市前列。

  牡丹江『八山半水分半田』,耕地面積僅佔全省的4%。人多地少,為了讓『小農業』實現『大作為、高收入』,多年來,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始終把促農增收牢牢抓在手上,充分激發起農民創業致富的內生動力,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為了確保農民持續增收,該市按照穩定糧食生產不動搖、提高經濟作物效益不變調的思路,實施『三路並進』調優結構,有效提高農業優質高效供給,實現了糧食和經濟作物雙增收的格局,三大作物面積達到811萬畝。他們繼續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民發展經濟作物,積極培育挖掘農業結構調整的潛力股和生力軍,大力推進專業鄉、一品村建設,打造了一大批小雜糧、西香瓜、烤曬煙、道地藥材等專業化生產基地,形成了小而專、小而特、小而精的接續產業遍地開花的良好態勢。2018年,全市瓜果面積達到5.6萬畝、藥材面積達到5萬畝。

  同時,該市還不斷做大外向農業,2018年新增對俄農業合作開發面積10萬畝,總面積達到530萬畝。

  為培育一大批三產融合項目,有效帶動農業全鏈增值,該市不斷增強產業園區配套功能,堅持把大上項目、上大項目作為打造第一支柱產業、推進『兩頭兩尾』的關鍵和重點,推進了15個新建續建擴能改造農產品加工項目,促進了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落地,提昇了產業鏈條的集聚度。2018年,全市新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總數達到227家;重點推進了65個投資千萬元以上的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示范項目,建設了870個益農信息社,有效促進了全市『互聯網+農業』發展,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責任編輯:姜繼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