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追記龍江縣七棵樹鎮雙龍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於文濤
2019-02-27 09:04:1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福山 董新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2月27日訊 打開他的電腦,看到雙龍村工作簡訊,仿佛他還在。

  看著那張單人床,和床邊檔案櫃裡整齊碼放的扶貧檔案,仿佛他還在。

  但村裡的人都知道,他已經不在了。

  1月6日早,龍江縣勞務經濟服務中心派駐龍江縣七棵樹鎮雙龍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於文濤突發心肌梗塞,搶救無效離世,年僅46歲。在於文濤去世第二天,雙龍村村民姚秀麗含淚在她的微信朋友圈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嫂子好想你!你的幫助嫂子銘記在心,願你一路走好!你對我們的付出太多了!我們感謝你……』句句透著心中的不捨。

  生命逝去,總是帶給親人朋友以悲傷和懷念,而於文濤這位駐村乾部的離去,讓村民們仿佛送別了一位家人,至今對他仍有無盡思念。

  翻開仍然帶著溫度的『民情日記』

  走進於文濤生前工作的雙龍村,翻開雙龍村工作簡訊,記者看到:1月4日晚,工作隊研究第二天到七棵樹鎮大榆樹村檢查工作;1月5日,上午3個小時檢查走訪入戶56戶,下午檢查走訪入戶18戶,一天共走訪74戶……這,是於文濤離世前兩日的工作日程。

  雙龍村是非貧困村,村裡有16戶貧困戶,於文濤和於廣成組成駐村幫扶工作隊,從2018年3月14日開始駐村,他的日記也是從那一天開始的。

  2018年11月1日,於文濤的民情日記寫到:『今天是一個令我不能平靜的日子。我幫扶的雙龍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郭丙春身患肺癌。他雖然經過半年的積極努力治療,頑強地與病魔斗爭,終因病情惡化,醫治無效,於昨天下午一點不幸離世,享年50歲。』記者了解得知,當天,於文濤和村乾部一起幫助郭家辦理了出殯事宜。那天他寫下這樣一段話:『我將在今後的幫扶工作中努力做到兩點:一是無論如何要在幫扶實際工作中讓幫扶的貧困戶脫貧致富,完成脫貧工作任務和計劃,為全縣脫貧攻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二是在精准扶貧工作中要多關心群眾疾苦,多體察民情,想群眾之所想,盼群眾之所盼,做群眾之所願,心裡時刻想著群眾,裝著群眾,多為百姓辦實事,辦好事!』

  多為百姓辦實事,辦好事,於文濤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為了讓貧困戶利用自家小園兒加入到『電商小菜園兒』項目中,於文濤挨家挨戶走訪,最終9戶貧困戶種了鮮糯玉米。秋收的時候,看著有的貧困戶不在家,園子裡的玉米老了就賣不上價了,於文濤就去幫助掰玉米,還幫找門路銷售,直接將銷售款送到貧困戶手中。為了讓村民打消顧慮申請貸款加入養殖合作社增加收入,於文濤做了大量工作,當年年底,5戶村民就各自拿到了2000元的收入。

  王志民是雙龍村村黨支部書記,他帶記者走進了於文濤的辦公室。一間1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裡,一張單人床整整齊齊,床邊一個紙箱裡放著一個保溫杯和一本書《論人生》,那是他的遺物。『於隊長真把自己當村裡人,把村民家當成自己的家。去年他來駐村時,有貧困戶16戶44人,現在還有2戶6人未脫貧。他的工作實實在在,抓黨建、抓產業、抓危房改造,各項工作衝鋒在前。我倆認識快十年了,就感覺這人還在似的。』

  一向寡言少語的村民張會伍說:『我在村裡當更夫20多年了,於隊長人真好。他對人總是那麼和藹,誰家有困難從不落空兒。村裡有啥活兒都搶著乾,從不閑著。每天都是白天挨家挨戶地走,晚上貪黑整理資料,最晚乾到凌晨三四點。』

  提起於文濤,『嫂子』姚秀麗心情還不能平靜,止不住流眼淚。姚秀麗是於文濤的幫扶對象,她的丈夫和婆婆同時臥病在床,於文濤每周都要去她家兩三趟,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姚秀麗的丈夫多次入院治療,每次都是於文濤幫助安排好住院的事,再回到村裡承擔起她家裡的一些重活。姚秀麗家養了扶貧牛,於文濤每次來都幫著喂牛,侍弄扶貧小菜園兒。由於家庭困難,姚秀麗在七棵樹鎮讀初三的兒子郭玉龍面臨輟學,也是於文濤苦口婆心地勸說,並通過龍江縣教育扶貧政策,讓孩子繼續了學業。2018年,姚秀麗的婆婆和丈夫先後去世,於文濤幫著忙前忙後。『誰能想到,他這麼突然就離開了,我還來不及報答他。』姚秀麗難掩悲傷的心情。

  在雙龍屯62歲村民岳德纔家,提起於文濤,岳德纔說:『這麼好的人咋就沒了呢?我眼睛得白內障四五年了,家裡困難,沒錢做手術,是於隊長幫我聯系醫院,正常手術費得5000多元,於隊長幫我申請了項目,我自己纔花了500元。沒想到我眼睛剛剛好,於隊長卻不在了。』岳德纔清晰地記得,他眼睛做手術是去年12月19日,距離於文濤去世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說到這,他抹了抹眼睛。

  73歲村民姜再霞在院子裡收拾著喂鵝的飼料,說起家裡的暖屋子,姜再霞說:『我家電燈線都是於隊長給接的,要不是他和村乾部苦口婆心勸我修房子,我哪能住得這麼安心。這房子再住50年都沒事。』走出姜再霞家院子,記者的頭被低矮的鐵門框磕了一下,老人說,這個門框也沒少磕於文濤的腦袋。

  『他是一個不知疲倦的扶貧隊長』

  七棵樹鎮黨委副書記尹玉山說,七棵樹鎮共15個村,13個非貧困村,於文濤把雙龍村的扶貧工作乾得非常出色,讓這個村從以前的後三名排到前三名。他嚴謹、務實、細致,對自己工作要求很苛刻。去年,於文濤被評為全縣優秀駐村乾部,他寫下:『獲得榮譽只代表過去,我要更加努力工作,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到精准扶貧工作中……』尹玉山說:『於文濤走了,可他的微信我還留著,我給自己留個念想。』

  打開電腦,文檔中他駐村的點滴一覽無餘。雙龍村村主任吉春雪翻看著存檔的照片說,整治環境時,於隊長帶著我們一起撿塑料垃圾,他挨家挨戶走訪。1月5日下午5點多鍾,他拖著疲憊的身體,從七棵樹鎮大榆樹村『交叉互檢』回到村裡,對我說:『老弟,今天有點累,身體不舒服,我回龍江檢查一下,明天晚來一會兒!沒想到,他說的檢查還沒來得及做,人卻再也不能回來。』說到這,吉春雪已經哽咽了。為了幫助村裡解決抗旱問題,於文濤積極幫助村裡協調電業部門投入140多萬元,在本村安裝了9個變臺,線路總長10.8公裡,受益面積達到5000多畝地,2019年即可投入使用。

  龍江縣勞務經濟服務中心主任鄒繼生說起於文濤難掩傷感。他清晰記得,2018年3月14日,於文濤駐村履職時曾鄭重表態:『我一定會站好崗、定好位,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向組織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但大家都沒有想到,他的這份答卷如此突然,如此沈重,他用生命書寫了完美答卷。鄒繼生說,於文濤在2010年至2013年已經在山泉鎮前太平村當了3年駐村第一書記。這次駐村扶貧,於文濤主動說,我孩子上大學了,就我去吧。鄒繼生說,誰都知道駐村苦,文濤沒有車,每次都是坐公交車去村裡,村裡條件也有限,但他從來不說苦。

  在於文濤曾經的駐村扶貧點山泉鎮前太平村,村黨總支書記李春輝說,於文濤結束駐村工作好多年了,但村民還記得他,他當第一書記的時候把全村12個屯的路都修了一遍。他在前太平村駐村,就住在這樣一間1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裡,就一張單人床,一住就是3年。

  李春輝說,2010年,於文濤剛到村裡就發現『出行難』是困擾村民的最大難題,屯與屯之間沒有一個像樣的路,下雨天泥濘不堪,任何車輛不敢在村中通過。『要想富,先修路』,但村裡外債400多萬元,拿什麼去修?於文濤決定拿出自己從縣裡帶來的5萬元項目啟動資金購買挖溝機。村裡當時的會計馬忠良清楚地記得,當時買挖溝機共花費7.25萬元,於文濤自己借款2萬元。李春輝說,2013年他就結束駐村了,這筆錢村裡分三次還他,直到2016年末村裡纔還上。隨後,他又把村裡土地承包收入的17萬多元全部用於修路。還記得2012年春季,前太平村村頭柴草垛著火,十幾個柴草垛同時起火,於文濤來不及換衣服,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指揮了救援工作。他帶隊滅火,濕透了全身,灼傷了臉。

  一盤餃子兩個雞蛋是他最後的『生日大餐』

  於文濤是土生土長的龍江縣人。

  1973年,於文濤出生在龍江縣景星鎮東昇村一個農民家庭,於文濤的侄子於連波說:『我老叔是我們全家的頂梁柱。曾經我們全家十幾口人住在一起。我老叔他們兄弟姐妹9人,老叔是唯一念書走出農家門的。他學習成績好,是可以考高中上大學的,可為了減輕家裡負擔,他考中專,為了能早畢業早工作養家。』

  陳長海是於家當年的老鄰居,記者的到訪讓他回憶起當年於家的情況。『我成家時22歲,和老於家住東西院。於文濤的奶奶和姥爺都是他父母供養,還有一輩子沒成家的舅爺。於文濤孝順,他家日子真是特別困難。他參加工作以後,我每次去龍江縣城裡,他都請我吃飯。如今,他兒子都上大學了,他事業也越來越好了,眼看著終於把苦日子熬出來了,人卻沒了。』

  『我老叔這輩子不容易,1996年結婚一直租房子住,挑便宜的地點租。我奶奶去世後,爺爺和舅爺兩位老人都跟著他過,他工資不多,上有兩老下有小,日子真是過得很艱難。』記者得知,後來,於文濤貸款買了新房,而他的老父親只在新房住了18天就去世了,於文濤對此感到十分遺憾。

  於文濤突然離世,在四川電子科技大學讀書的兒子於闖連夜趕了回來。於連波帶著於闖整理於文濤的遺物時,發現了4張銀行卡,他們就一家銀行一家銀行去核對取款,4張卡總額僅有7098.42元。『老叔的房子還有12萬元房貸要還,於闖剛上大二……』說到這,於連波說不下去了。

  忙著扶貧,忙著村裡的事,於文濤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一直無暇顧及。其實,於文濤的身體問題早已有了征兆。去年5月份,他鼻血流個不止,是同學硬把他送進了醫院;去年12月份,他又多次鼻孔流血,而他只是簡單處理,沒離開村裡半步。村民們發現,在他臨終時,他的衣服兜裡,除了藥就是藥,他是一直在堅持。

  按照組織上要求,龍江縣每名駐村乾部全年駐村不少於240天。龍江縣定點駐村扶貧辦公室主任白景微說,9個月時間,於文濤已經駐村239天。

  於連波也是龍江縣駐村乾部,他的工作經常得到於文濤的指點。於連波說,老叔捨不得給自己花錢,衣服都是幾年前買的,他每月工資收入3651元,每月還房貸2517元,兒子上大學每月生活費需要1500元。於文濤駐村經常騎自行車往返,有時甚至早起2小時徒步到村裡,他給周圍人永遠是陽光的一面。他人生中的唯一一次遠行,是兒子考上大學時為了讓兒子開闊眼界,爺倆一起去雲南旅游了一次。

  『一輩子不長,對自己好點!』這是於文濤2018年10月3日發在微信朋友圈裡的一句話。也許這是一句再平常不過的一句話,對於於文濤卻意味深長,這一天是農歷8月24日,是於文濤的生日。疼愛他的父母早已離世,唯一的兒子也不在身邊,他的生日還有幾人記得?他在當天微信朋友圈還配上了圖片,一盤餃子和兩個雞蛋,一碗米湯,一碟咸菜,這是他為自己慶生的『大餐』。

  2019年1月30日,齊齊哈爾市追授於文濤為『全市優秀共產黨員』光榮稱號。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