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聚焦大慶市司法局人民調解『楓橋經驗』昇級版(三)
2019-02-27 09:20:5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2月27日訊 近年來,大慶市司法行政系統始終堅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良好的精神狀態、務實的工作作風,一以貫之開展矛盾糾紛化解,千方百計築牢社會穩定基石。

  5年來,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1萬餘件。其中,調處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10365件,涉案金額3.67億元;化解醫療糾紛666件,涉案金額7188萬元,最大限度實現矛盾不上交、就地就近解決問題。

  忍讓寬容:讓矛盾糾紛能放得下解得開

  大慶市人民調解中心辦公區的牆上,11個調解委員會的閃亮鋼牌赫然入目。工作人員介紹,中心第一批組建了信訪、醫療、道路、物業、校園、勞動、消費等7個調解委員會,後又組建了司法鑒定、環保糾紛、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商會等4個調解委員會。辦公室牆上,懸掛著司法部『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授牌;卷櫃裡,700多份卷宗『一卷一案』;走廊裡,幾米長的鋼架掛滿群眾送來的錦旗。

  走進服務區,諮詢室、調解室、公證室、聽證室、視頻調解室依次排開。聽證室裝備了看X光片、CT片的專用設備,一張鐵床是專家為糾紛方查體特設;視頻調解室裡,遠程視頻通訊系統可連線縣區政府和法院等機構,也可現場連線征求省外專家意見。

  專職人民調解員隊伍中,既有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醫務人員,也有公證員、司法鑒定人、退休政法乾警等。常駐律師張波說:『一些行業矛盾糾紛在法院層面和其他機構已走到頭了,但當事人還是不服。面對這些難題,我們動真情、用實心、下真功,通過調解讓雙方心平氣順。』

  中心負責人孫延剛告訴記者,在忍讓寬容、厚道善良的氛圍中有溫度地化解矛盾糾紛,充分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和為貴』和情理法的相通相融,讓矛盾雙方能聽得進、信得過,讓糾紛能放得下、解得開。

  化怨為和:調解『死局』走出『活棋』

  人民調解調走的是矛盾,調順的是民心,調穩的是發展環境,調和的是乾群關系。多少『死局』,在調解中神奇地走出『活棋』。

  孫某在打工期間病亡。家屬認為應認定為工傷,要求企業承擔全部損失60萬元。企業認為與孫某不存在勞動關系,不應認定為工亡,向大慶市勞動糾紛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律師調解員認為,孫某可視同為工傷,賠償金50萬較為合理。企業對此有異議,調解被迫終止。在調解員建議下,孫某家屬申請勞動仲裁,並取得法院判決支持。因死者在殯儀館停屍兩年產生高額停屍費,雙方又因賠償數額再次產生爭執,隨時可能昇級為衝突事件。死者方代理人要求調解。通過3天的不懈努力,雙方終於簽訂了57萬元的調解協議書。

  2015年7月,因一起醫療糾紛,醫患雙方達成由院方向患方賠償5萬元的意向。為確保患方不反悔,院方想通過人民調解中心走調解協議簽訂程序並進行司法確認。經了解,患者急於還治病錢,因此要求馬上簽署調解協議。調解員為公平起見,邀請醫療專家調解員和律師調解員召開案情分析會,認定賠償款9萬~11萬元較為合理。醫院對此不理解,拒絕接受。調解員講明協議顯失公平的弊端,終於達成讓醫院賠償患者10萬元的調解協議。患者十分感動,醫院也非常滿意。

  5年來,大慶市11萬餘件民間矛盾和行業糾紛化怨為和。全市有14類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99個,各類調解組織發展到981個。聘任專職人民調解員249名、人民調解諮詢專家庫專家近200名,5663名人民調解員遍布廠礦社區、企業鄉村,實現了『哪裡有矛盾糾紛,哪裡就有調解組織和調解人員』。化解矛盾機制愈發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無縫對接』。人民調解領域不斷擴大,林甸、讓胡路區分別成立了旅游糾紛、治安糾紛調解委員會。

  標尺立規:人民調解當主角擔重任

  醫療是矛盾糾紛高發、高危領域。一旦發生糾紛,往往是醫患雙方『硬碰硬』,由於沒有裁判尺度和標准,結果『竹竿打狼,兩頭害怕』。『大鬧大賠、中鬧中賠、小鬧小賠』,讓醫院倍感頭疼。

  大慶市把人民調解的主戰場搭進醫院,形成分析評估、資源共享、調解優先、協議執行等一整套工作運行機制,強化人纔、資金、設施保障,讓人民調解在醫患糾紛化解中當主角、擔重任。

  大慶市龍南醫院醫務科副科長唐昌慧介紹,發生醫患糾紛,傳統的化解渠道都有弊病。患者找醫院,結果往往是『僵』;找衛生部門,結果往往是『疑』;到法院起訴,結果往往是『躁』。通過人民調解解決醫患糾紛,好處顯而易見。一是有公信力,人民調解機構有專家團隊支橕,通過第三方劃分醫療責任、測定補償額度,公正精准;二是有溝通橋,人民調解機構不當醫院的『平事者』,也不當患者的『代言人』,而是傾聽並兼顧醫患雙方訴求,直面問題矛盾點;三是省時省力又省錢,不用雙方掏一分錢,一些糾紛甚至當天調解成功,矛盾已經移出醫院大門。『醫院從調解中獲得了解脫。以龍南醫院醫務科為例,醫患糾紛專職人員已從原來的五六人減少到兩人,一人負責接待,一人負責法務。』

  據統計,人民調解組織參與化解醫患糾紛以來,全市法院受理醫療糾紛案件同比下降50%左右,醫療糾紛上訪案件同比下降40%以上。大慶市兩次在全國會議上介紹醫療糾紛調解工作經驗。

  大慶市人民調解中心負責人孫延剛認為,醫鬧、傷醫、殺醫多源於患者及家屬沒有情緒宣泄口、事態疏導人。如今發生醫患糾紛,患者都習慣了申請人民調解,涉及賠償的基本都選擇這一渠道,各級衛生醫療機構更是主動利用人民調解平臺。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