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3月4日訊 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抖音已成為中小學生的娛樂『新寵』,近幾年,短視頻APP成為流行的風向標,越來越多的人被其鮮活、好玩、趣味性的內容所吸引,加入了玩短視頻的行列,這其中不乏自控能力薄弱的未成年人。不少中小學生學大人的穿著,模仿抖音視頻中的誇張動作,濃妝艷抹,故作成熟的裝扮扭捏作態。最近有家長向記者反映,自家孩子沈迷『抖音』無法自拔,父母對此懮心忡忡,可又束手無策。
學生:模仿抖音已經『上癮』
抖音三分鍾,人間一小時,抖音用戶都有這樣的體會。抖音,是一款定位於『音樂+短視頻+社交』的APP,內容多為創意舞蹈、生活妙招、搞笑段子和生活片段的分享,其中,創意舞蹈最受歡迎。市民孫女士的女兒露露今年9歲,過年期間孩子看姐姐每天都在刷抖音短視頻,女兒也在一旁看著,每天看搞笑類視頻很開心,孫女士當時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後來露露拿著媽媽的手機也下載了一個抖音,玩得不亦樂乎,還注冊了賬號。因為女兒從小就愛美,又學過跳舞,孫女士平時從不讓孩子化妝,除了演出時,可是最近露露居然看著抖音裡面的視頻,學起了化妝,每天拿媽媽的化妝品對著鏡子描眉畫眼,一畫就是一個小時,為了錄制視頻,把自己的漂亮衣服擺一床,還問媽媽哪個好看。而且孫女士發現女兒跳舞的舞蹈動作都過於成人,不是在舞蹈班學的,不合適她這個年齡,一問纔知道是模仿抖音視頻學的。『真後悔給她玩手機!說多了孩子心理逆反,還擔心露露抵觸……』
記者發現,抖音視頻的內容雖然只有15秒,但永遠翻不到底,推薦的內容符合自己的喜好,加上隱去了屏幕上的時間顯示,經常能見到身邊人在抖音刷短視頻,一看就是幾個小時,作為成年人都尚且難以控制,孩子的自控力弱,更難約束自己。中小學生作為未成年人尚未形成完整的價值觀念,還不具備辨別和篩選信息的能力,有些不適合他們年齡的信息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家長:不能接受沒收手機
沈迷於抖音『中毒頗深』的還有市民王女士的兒子亮亮,『假期裡,兒子一天就惦記看抖音視頻,剩下的作業怎麼說就是不寫,吃飯、睡覺也不按時了,每天看抖音傻笑。』亮亮上五年級,一天有七八個小時在刷抖音,每天還會自己拍搞笑的視頻上傳到網上。亮亮之前在班級裡學習很好,從來沒有不寫作業的壞習慣,最近看上短視頻還學會了罵人,這讓王女士無法接受,她多次勸說兒子亮亮不要玩抖音但都無果,『他總說,同學都在玩,我為什麼不能玩?說我太獨裁了……』王女士無奈的說。前幾天王女士急了把手機沒收,亮亮居然還和媽媽大吵了起來,說不想上學了,又哭又鬧,弄得她很頭疼。
不得不說,抖音裡有很多搞笑視頻、寵物,甚至是正能量社會現象,科學科普等,吸引人們觀看。記者調查了解到,孩子們是如何第一時間接觸到該軟件的?他們普遍反映,是從爸爸媽媽、親屬或是同學手機裡發現的。8歲的悅悅告訴記者,『以前媽媽沒事總是給他錄制各種視頻發到微信朋友圈裡,去年就上傳到抖音APP裡,後來,他就用爸爸媽媽的賬號,自己拍攝一些視頻,覺得很有意思。』談到喜歡抖音的原因,有一半以上的孩子認為,抖音視頻很搞笑,有很多平時生活裡見不到的場景;還有的孩子喜歡抖音裡的歌曲和舞蹈,看起來很過癮;還有個別小朋友表示,看到自己錄的抖音點贊數和評論數就很興奮,經常手機不離手,看有沒有漲粉,有沒有留言,跟著了魔一樣。
據了解,2018年4月10日,抖音正式上線反沈迷系統。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時間提示功能,當用戶連續使用90分鍾後,正在播放的短視頻上會出現一行文字,提醒用戶注意時間;二是時間鎖功能,由用戶設定密碼開啟,一旦單日使用時長累計達到2小時,系統將自動鎖定,用戶需要重新輸入密碼纔能繼續使用。 2018年7月26日,抖音短視頻平臺宣布啟動『向日葵計劃』,將在審核、產品、內容等多個層面推出10項措施,助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這是國內短視頻平臺推出的首個專注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系統保護計劃。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不斷探索和實踐,先後上線了時間鎖、青少年模式等多個針對未成年人保護的功能。
剛開始,家長們或長輩們,只是單純好玩而把鏡頭對准了孩子,抓拍他們有趣的一面,沒想到卻逐漸變成了『故意制造』。大部分孩子沈迷此類視頻軟件是因為它們帶給自己的積極正面反饋很強烈,而且持續不斷,成就感源源不斷,讓孩子擁有榮譽和地位。經常有學生炫耀自己的短視頻有多少點贊量,在平臺上有多少粉絲量,這都會使他們獲得極大的滿足感。有些孩子還一臉得意地展示自己所上傳的抖音視頻,攀比起誰的點贊數最多,粉絲最多。記者搜索發現,在抖音各個有趣的短視頻中,不僅看到了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很多視頻的主角不乏中小學生身影,還有一群5、6歲的小朋友,他們賣萌、嘟嘴、剪刀手,各種模仿比心,小孩超萌的表情,無邪的眼神,搞怪的動作……讓大家紛紛情不自禁地點贊,而有些小孩還因此成為了『小網紅』。很大一部分父母在批評孩子沈迷手機,沈迷抖音之後,轉身便拿起手機津津有味的刷起來,根本沒有以身作則的意識。
專家:科學引導約法三章
教育專家建議:作為家長要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教會孩子明辨是非,要通過努力贏得他人的關注,而不是通過化妝,嘩眾取寵來博眼球。多陪陪孩子,如今很多孩子和網友互動也是尋求陪伴的一種方式,當孩子沈迷社交網絡,喜歡和網友聊天勝於和父母溝通時,這個時候,家長們就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疏於陪伴孩子,纔使得他們通過在網上發布一些信息來尋求別人的關注。孩子手機要在父母的監督下,有選擇地使用,家長們要正確引導孩子科學地使用抖音類的APP,以身作則給予足夠的重視和科學的引導。提倡家長培養孩子健康的生活情趣,根據孩子的特長發展、個人愛好,如讀書、旅行、健身、舞蹈等,讓孩子和電子產品、網絡流行保持距離。同時父母應該意識到,想讓孩子完全與電子產品隔絕是不可能的,在電子產品使用上,聰明的父母懂得跟孩子『約法三章』,在與孩子充分協商的基礎上,逐步提昇孩子的自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