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種植『三減』田 大慶端好『中國飯碗』
2019-03-07 09:23:26 來源:大慶網  作者:卜憲玖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3月7日訊 『減少農藥、化肥、除草劑的使用量,土地更有「後勁」兒,好處多著呢。』這是記者在采訪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據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2018年全市共建設138處農業『三減』示范基地,面積150萬畝,比上年增加31.5萬畝。2019年,計劃落實『三減』農田面積200萬畝,計劃施用有機肥200萬噸。

  農田解出『三減』方程式

  『「三減」,減少了投入成本,種地少花錢了,土地不板結了,農作物更好吃了。』說起『三減』給農田帶來的好處,村民王志武扳著指頭說。

  記者在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獲悉,通過示范帶動,去年全市化肥使用量同比減少0.5萬噸,農藥(含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使用量同比減少256.27噸,減少率8.3%。建設『互聯網+農業』高標准示范基地72個,落實基地面積20.3萬畝,比上年增加1.7萬畝,基地內全部按照綠色、有機食品標准種植,帶動全市綠色食品基地面積不斷擴大。

  在減化肥方面,去年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推廣面積695萬畝,每畝比常規施肥節省化肥1.5公斤,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65.3%。落實有機肥提質增效試驗示范項目21個、面積3045畝。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項目,增施有機肥170萬噸。

  在減除草劑方面,改變施藥方式,玉米采取加助劑苗後除草技術,每畝可減少用藥20毫昇,減幅16%-20%。

  在減農藥方面,加強病蟲害監測,去年全市共設立病蟲害監測網點50個,用於玉米螟、草地螟、粘蟲、地老虎等害蟲監測。實施玉米螟綠色防控,開展統防統治面積110.5萬畝,每畝減少1-2次用藥。

  『三減』田『減』出循環農業

  『不上化肥的稻田,可以養鴨、養魚、養蟹。如果我要是上了農藥、化肥,稻子雖然長肥了,但鴨、魚兒們卻死了,所以噴農藥我是劃不來的。』種稻戶何新說。

  據何新講,稻田養魚,既節約了佔地面積,又達到了水質清澈,可謂一舉多得。

  『三減』,沒想到一不小心『減』出了一個立體循環農業。稻田裡,水上種稻,水下養魚。魚吃掉稻田中的害蟲和微生物,排泄出的糞肥,翻動泥土促進肥料分解,為水稻生長創造良好條件。

  『三減』田,不僅農業受益,還成就了水產業的發展。記者在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今年大慶市還將打造綜合綠色生態精養區,就是以小水面、精養池塘、淺灘、濕地、人工塘埂為主,通過改造設施、完善設備、改進技術、創新方式、增加科技含量等手段,創新魚鴨混養、魚藕共生、稻田養魚等新的復合養殖方式,提高水域利用率和綜合產能,以高產高效提昇產業效益。

  循環農業發展了,農民們不噴農藥了,不撒化肥了,魚肥了,米更香了。

  『三減』田『減』出好『賣相』

  『小麥,不噴農藥、不撒化肥,城裡人吃了都說味道純正,又找回了童年的感覺。看來「三減」田真的有回報,吃過的人都來找。』肇源縣種麥戶劉宏偉說。從他的話語中不難看出他的高興勁兒,他說去年小麥剛剛收獲,周邊的不少城裡人,都提前訂購,100畝地賣了16萬元,其中有3萬元是『三減』後多出的附加值。

  曹春江,肇州縣新福鄉農民。去年,他家的200畝谷子,上的全是農家肥,清一色的人工除草、人工捉蟲,種出的小米口味香濃,一市斤比市場價高出5元錢。如今,他家的小米已賣到北京、海南、山東等10多個大中城市。他還說,用農家肥農田一年比一年有勁兒,而施化肥地力下降,一年不如一年。

  『三減』田,『減』出了好『賣相』。今年,大慶市又有什麼新舉措?記者在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了解到,今年,大慶市『三減』田實施化肥減量增效工程、農藥減量控害工程、農作物秸稈還田工程等,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落實省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任務,計劃施用有機肥200萬噸;推廣機械側深施肥、播種分層施底肥科學施肥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快高效緩釋肥、水溶性肥料、土壤調理劑等肥料的應用進程,實現化肥減量增效目標;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范;推廣農作物秸稈粉碎翻埋還田、碎混還田和覆蓋還田等耕作技術以及秸稈造肥利用技術,擴大秸稈還田比例。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