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綏芬河打造百年口岸品質之城 提昇『顏值』涵養氣質內外兼修
2019-03-07 09:21:1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邢淑燕 黃彬 杜懷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全市發放學習文明禮儀手冊。

  文明友愛處處見。

  愛心捐款現場。

  黑龍江日報3月7日訊 又一個春三月來臨,百年口岸綏芬河呈現一派文明祥和、生機勃勃的喜人景象。作為國家『一帶一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上的重要樞紐城市,經歷多元文化的熏陶和洗禮,綏芬河夯實精神文明創建基石,構建百年口岸的獨特魅力。2017年11月17日綏芬河市通過復查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榮獲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激勵著綏芬河人在精神文明創建的路上穩健前行,建設著全域化更高水平的文明口岸。

  堅持價值引領構建創新格局

  綏芬河市委提出,在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要鞏固成果,提檔昇級,建設全域化更高水平文明城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目標要求,綏芬河以《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為導向,持續開展以『德興口岸·仁善邊城』為主題的道德實踐活動,在提高廣大居民的文明素質、文明習慣上下功夫;立足公共場所和公交、出租等交通工具,廣泛營造核心價值觀生活場景;確立了深入開展國際禮儀普及活動,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誠信和志願服務制度化建設,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等重點工作。將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納入市直領導班子考核中。市領導多次深入一線,現場辦公,研究解決相關問題,為全國文明城創建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強大的保障和不竭的動力。

  將傳統宣傳方式和新媒體宣傳齊頭並進,媒體開設了『文明讓城市更美』、『創建進行時』、『學雷鋒志願服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誠信綏芬河』、 『創城大家談』等欄目,印發《綏芬河市民文明禮儀知識手冊》3萬份,制作了《綏芬河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應知應會應做》微信版,強化文明城市創建知識的普及宣傳,提高市民的知曉率和支持率。

  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工作重點,從普遍認同到共同踐行,由廣泛宣傳到家喻戶曉,用文明提昇境界,用和諧增強活力。

  綏芬河市文明辦以書法、繪畫等形式,將各項文化活動的開展融入並弘揚核心價值觀。建立了『信用綏芬河』網站,制定了《綏芬河市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暫行辦法》和『紅黑榜』發布制度,限制失信被執行人擔任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29人次。2017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示范城市』。加強道德模范、『身邊好人』評選和宣傳工作,截至2018年末共湧現出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1名,『中國好人』7名,省級道德模范5名,『龍江好人』62名,市級道德模范34名。

  規范志願服務培育文明鄉風

  志願服務彰顯城市的魅力,善行義舉匯集人間大愛。綏芬河市大力弘揚雷鋒精神,推動志願服務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形成了濃厚的志願服務氛圍。

  綏芬河市文明辦組織志願者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為子女在外地、喪偶又體弱多病的高齡老人和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無經濟來源的『三無』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務,讓他們感受社會溫暖。市文明辦在綏興社區舉行全市范圍內的為白血病兒童小浚祖捐款活動,僅一天時間捐助善款65756元。

  以文明村鎮創建為載體,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新風、培育優良家風,引領美麗農村新風尚,使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成立美麗鄉村創建督導組,深入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開展『傳承好家風好家訓、深化文明家庭創建』活動,評選最美家庭57戶,文明家庭工作事跡在全省工作會議進行經驗交流。兩鎮各村均成立了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紅白理事會,推動農村群眾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利用道德講堂、遠程教育平臺開展中華傳統文化宣傳教育。累計投入1800萬元,在各行政村建立了農家書屋、文體活動室,谷盈、北寒、南寒、朝陽等村屯建設了休閑廣場,建成遠程教育站點14個,實現了村級遠程教育全覆蓋。

  綏芬河市文明辦與教育、民政、文化、團掃、婦聯、關工委聯合發力,在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方面取得了創造性的典型經驗和成功做法,為綏芬河市青少年的成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豐厚的滋養。

  積極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活動,舉辦了全市中小學生中華經典誦讀比賽。2018年上半年,在全省和牡丹江市開展『新時代好少年』活動評比中,積極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綏芬河市關工委動員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個人關心貧困學生,成立『圓夢』愛心助學基金會,每年開展一次社會募捐和對貧困生的資助活動。

  建管並重促進城市精細化管理

  綏芬河積極探索適合口岸發展的創建模式,提昇城市顏值,涵養城市氣質,把綏芬河打造成建管並重、內外兼修的品質之城。

  以創建『優美環境和優良秩序』為重點,從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做起,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努力實現城鄉『特色突出、環境整潔、生態良好、秩序井然』的目標。積極組織各單位各部門乾部職工、志願者,清理居民區、巷路、廣場、主乾道和出入城口等重點區域的殘留垃圾。對全市路燈、景觀燈、樓體亮化設施進行全面檢修和維護,亮化率達到100%。啟動了老舊小區、物業棄管、無照房專項治理。加強對市場秩序、交通秩序、公共秩序的規范。全面清除存量違法建築,堅決遏制新建、新增違法建築,清理整頓全市轄區及國境線2公裡以內的違法建築。取締佔道經營、店外擺賣、出市擺攤、馬路餐桌、室外燒烤1085餘處。加大文明交通宣傳教育,開展交通秩序專項整治,在10個重點交通路口設立文明交通志願服務點,定點開展交通引導和交通安全宣傳;舉行『車讓人,文明行』活動。加大對集貿市場、超市、大型餐飲、食品加工廠、學校周邊地區、城鄉結合部、食雜店以及農村食品市場的監管力度,開展食品、俄貨、童裝、化妝品等行業的專項檢查,已受理各類投訴52起,挽回經濟損失50餘萬元,進一步規范了生產經營秩序。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