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三八』國際婦女節:看女委員的心頭事兒
2019-03-09 07:24:5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彭溢 王瑋 蔣國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3月9日訊 一年一度的『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總是與全國兩會不期而遇。這一天,女委員們格外吸引人們的目光。

  在全國兩會上,她們用女性特有的視角觀察社會、體恤民情,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今年,這些女委員又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哪裡?記者走近她們,聽她們說說自己的心頭事兒。

  遲子建委員

  將『文化興邊』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婦女節,龍抬頭!龍江女兒奮發有為,願做振興龍江鏗鏘玫瑰!祝姐妹們節日快樂!』3月8日,我省全國政協委員遲子建通過本報向全省婦女表達節日的祝福。

  今年兩會上,遲子建委員帶來的提案是《將『文化興邊』列入未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建議》,其中有一點建議,在『文化興邊』的過程中加強考古,為『文化興邊』提供更多的燦爛久遠的文化『遺址』。

  遲子建委員說,中國邊疆地區自然風光最為壯麗妖嬈。其厚重的歷史,獨具特色的文化,與自然風光相生相伴,特征鮮明。雖然有些文化,比如黑龍江赫哲族的伊瑪堪、雲南麗江的洞經音樂等,已獲得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但我們對這些文化的發掘和利用還遠遠不夠。她建議相關部門對邊疆地區的文化資源,做一個整體梳理,以使政府在對邊疆省份和地區做文化投入時,能夠統攬全局,突出重點。

  『文化交流是所有交流裡,最深入人心的交流。』遲子建委員建議,『要發掘我們的文化,同時注重與鄰國的交流,定期舉辦互通互融的文化活動,既可繁榮邊貿,又能改善和提昇與鄰國的關系,起到穩邊固邊的作用。』她希望在下一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中,將『文化興邊』列入,統籌布局,依托文化旅游,振興邊疆,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雙贏。

  陳遠飛委員

  加快發展東北地區職業教育

  加快發展東北地區職業教育是我省全國政協委員陳遠飛的心頭事兒。她說,加快實現東北地區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對優質職業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纔的任務更加艱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既有利於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也是解決高技能人纔短缺的戰略之舉。

  陳遠飛委員建議,以今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為指導,引導支持東北地區職業教育提質昇級,實現突破發展,為東北地區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更有力的人纔和智力支橕。與國內發達地區相比,與推進新時代東北振興的要求相比,東北地區職業教育還存在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契合度較低、產教融合不夠緊密、國際交流合作發展水平不高等問題。

  陳遠飛委員建議,加大國家對東北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的支持力度,引導東北地區加快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職業教育突破發展的重大項目,支持東北地區建設一批中國特色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骨乾專業(群)。打造高水平專業化實訓基地。在東北地區選擇一批辦學基礎較好、改革創新能力較強的學校,開展職業教育產教結合、校企合作改革試點工作。搭建對俄職業教育交流合作平臺,建設一批對俄合作高水平職業學校,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張海華委員

  為對俄跨境經濟合作區吶喊助力

  我省全國政協委員張海華說,建設對俄跨境經濟合作區,深化我國和俄羅斯在遠東和東北亞地區合作,是我省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先手棋。

  張海華委員建議,從國家層面支持黑龍江省對俄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納入中俄地方交流年工作日程。支持對俄跨境經濟合作區先行先試,賦予更加優惠政策。

  張海華委員建議,通過內外銜接,支持黑龍江省對俄跨境經濟合作區與俄羅斯自由港和跨越式發展區政策一體化。制定支持跨境經濟合作區與俄羅斯自由港區和跨越式發展區基本對等的一攬子政策措施非常必要和迫切,只有政策對等纔能相互吸引,形成相互跨境投資合作。同時,為保持黑龍江省對俄和東北亞地區經濟合作優勢,借鑒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和中國老撾磨憨磨丁跨境經濟合作區政策措施,把對俄跨境經濟合作區打造成與俄羅斯對接能力最強、優勢最明顯、政策最優惠、產業高度聚集的全國示范區。

  王偉明委員

  發展『豆中之王』產業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大豆是我省全國政協委員王偉明的最愛。她建議,政府、行業組織、科研院所、企業等多方力量應制定符合不同地區的大豆食品營養發展計劃;從全民健康工程戰略的高度,搭建大豆食品官方科普教育平臺,設立並大力宣傳『全國大豆日』,引導教育國民喜愛大豆食品。

  王偉明委員建議,政府、農業部門、食品企業對大豆食品研發予以重視,將大豆食品精深加工作為振興大豆產業、發展農業的戰略性政策。設立專項基金支持科技型、健康型大豆食品落地。推動我國大豆食品向營養精細化、產品功能化、定位高端化、延伸鏈條化的方向發展。建設大豆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區。引導大豆產業與中醫藥產業、發酵產業、健康產業等進行交叉融合,全面推進傳統大豆食品產業昇級。聯合農業部、教育部與科技部等多部門共同實施大豆食養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行動。支持『健康廚房』建設,為營養餐制定相對標准化的大豆營養食品,為各類食堂提供更多優質大豆食品。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2019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