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牢記總書記囑托·龍江實踐】(現代農業篇) 綠色龍江,托起『北國大糧倉』
2019-03-10 19:28: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孫英鑫 王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3月10日訊(記者 孫英鑫 王亮)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提出:『要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保證讓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農產品』。

  食為人天,農為正本。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三農』問題,特別是對黑龍江的糧食生產寄予重望,多次做出重要指示。2018年金秋時節,總書記在建三江考察時就曾語重心長地講:『中國糧食、中國飯碗』、『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農業要振興,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

  殷殷囑托,猶在耳畔。

  幾年來,黑龍江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促進農業由總量擴張向質量效益提昇轉變上不斷發力,加快農業強省建設,努力當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交上了一份金燦燦的答卷。

  2018年,黑龍江糧食總產達到1501.4億斤,實現了『十五連豐』,連續8年位居全國首位(佔全國總量的十分之一),商品量佔全國八分之一、調出量佔全國三分之一。黑土地,正成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一塊沈甸甸的『壓艙石』。

  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不斷提昇糧食生產品質。調減非優勢區玉米種植面積,增加大豆面積,高值高效特色作物發展到2000萬畝。供給質量越來越優,寒地黑土、綠色有機品牌全面叫響,全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發展到8046萬畝,實物總量4300萬噸,這些均居全國首位,『中國飯碗』裝了越來越多的龍江優質糧。

  勇當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讓科技為現代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截至2018年底,建成高標准農田6000多萬畝,農業機械化率提高到97%,比2015年提高2個百分點,高於全國30個百分點;圍繞1000公裡高標准科技示范帶建設現代農業科技園370個。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7.1%,比2015年提高2.6個百分點,高於全國9個百分點;全省良種覆蓋率保持在98%以上,重點模式化栽培技術推廣面積1.95億畝次,比2015年增加1400萬畝次。

  加快農業產業化,『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推進工作成效逐步顯現,食品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正在向全省第一支柱產業邁進。2018年,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同比增長11.5%,累計增加值增速達到11.5%。涉農企業不斷發展壯大,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734個,10億規模企業達到50個,主營業務收入實現1428億元,同比增長了11.5%。

  在此次全國兩會黑龍江代表團媒體開放日上,我省全國人大代表、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金會表示,黑龍江既要當好數量上的『壓艙石』,更要當好質量上的『壓艙石』,擴大綠色、有機食品種植,建設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

  夯實現代農業根基,藏糧於地,藏糧於技,黑龍江始終志存高遠,躬身實踐。今年黑龍江省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9年,開工建設三江平原14處灌區田間配套工程,推行工程換水、灌溉節水、休耕停水『三水』措施,新增置換地下水灌溉面積190萬畝。合理調整糧經飼結構,落實生產者補貼政策,擴大大豆以及蔬菜、鮮食玉米、牧草等種植面積,高值高效特色作物面積達2100萬畝。加大對五常大米、響水大米等品牌保護力度,豐富國際大米節等活動內涵,擴大農產品『互聯網+』營銷,鞏固提昇龍江綠色優質農產品形象。

  有一個形象的比喻,『中國人每吃9碗飯,就有1碗是來自黑龍江。』這是黑龍江的驕傲,更是黑土地肩負的使命。

  又是一年春風起,生機勃發黑土地。再接再厲,建設好『北國大糧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正成為新時代龍江人奮力譜寫的壯美篇章!

  攝影:曉晨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新時代黑龍江 重振雄風再出發

【專題】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

【專題】2019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