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6日訊(記者 唐繼厚)一場靠友情建立的跨國貿易,一次憑信任的投資,當『合伙人』反目之時,沒有商業合同、沒有紙質憑證,只有微信聊天記錄,這樣的官司還能打嗎?或許很多人還不了解微信裡的信息也可以成為證據!近日,牡丹江市新區公證處利用『微信保全證據』公證,幫助申請人取得有效證據,跨國起訴了『合伙人』。

牡丹江市新區公證處公證員接待了一位特殊當事人--王先生,他愁容滿面地向公證員訴說著自己的情況。原來,王先生在俄羅斯有一些制造行業的生意,也在那邊結識了一些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宋先生(中國公民)就是其中一位。二人打算在俄羅斯一起投資建立一個新的加工廠,出於信任的王先生把投資錢款都交付給了宋先生,便回國了。不料在俄羅斯建廠過程中,宋先生違反『口頭協議』約定,將投資款卷走並中止合作,導致王先生損失巨大。
王先生親自去到俄羅斯報警,警方找到了宋先生,宋先生卻矢口否認認識王先生,在異國他鄉推脫的一乾二淨。王先生又氣憤又著急,開始收集證據決定通過訴訟的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是王先生有的全部證據,就是手機微信裡大量與宋先生的通信記錄,有文字、語音、文件還有圖片。
公證員告訴王先生,可以辦理微信保全證據公證,再將公證材料提交到俄羅斯法院使用。雖然王先生提交了手機卡的話費單,通過話費單可以證明該手機卡的機主姓名(宋某),且宋先生的微信正是通過該手機號進行登錄的,但是微信並不是實名制(可以利用他人手機號進行注冊)。所以,不能夠直接確定與王先生進行微信溝通往來的就是宋先生,公證處只能對該微信號下雙方的對話內容予以客觀記錄。因涉及當事人隱私,出具的公證書將密封後發給申請人,以待有權接收的部門開啟使用。

取證開始後,公證員纔發現王先生保全的內容是大量的語音記錄,雙方從投資開始一直到發生糾紛,時間跨度長,對話記錄幾乎全部是語音形式,雖然可以通過錄像的方式實時播放語音內容,但本案特殊在於,雙方當事人都是中國公民,微信中語音對話都是使用普通話,保全證據公證書卻在俄羅所法庭上使用,大量的中文語音內容俄方法官無法聽懂,需要譯成俄文纔可以使用。以往國內辦理此類公證書,通常會截取部分主要頁面作為附件,讓法官直觀可見,但是此案的中文語音文件無法直接播放使用。本案取證中語音足足播放了近2小時,公證員將全部的語音轉換成中文文字作為公證書附件之一,又將整份公證書翻譯成俄文,最終形成的中文稿近萬字。
公證書出具後,按照國際慣例需要辦理中國外交部認證和俄羅斯大使館認證,黑龍江省外事部門辦理的要素式公證書認證非常罕見,這是首例。收到認證申請後,外事部門反復與公證處溝通確認後方纔辦理。
最終,王先生懷著感激的心情返回俄羅斯處理訴訟事宜,並用『微信語音』向公證員表達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