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環境整治描畫鄉村『高顏值』
2019-03-18 09:42:1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郝艷峰 藏文龍 王冬 劉億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西格木鎮草帽村村民扭起歡樂的秧歌。

  樺川實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五分錢工程』,有效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

  黑龍江日報3月18日訊 一個個美麗鄉村在綠水青山間燦然綻放,一個個美麗故事在黑土地上留下聲聲印記。佳木斯市鄉村的『蛻變』同樣也講述著溫情、溫暖和溫度。

  農民是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主角

  佳木斯市郊區草帽村的美是全體村民一筆一劃『繪』出來的。作為郊區首批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通過『一事一議』統一村民思想,發動村民主動自覺出工出勞出車,全村每戶出10個工,每12個人分一班,三班連續作業。在建設的第一年,草帽村就成為郊區的『美麗樣板』。第二年、第三年……草帽村的美由外向內滲透,《村規民約》定下的規矩丁是丁卯是卯:樹誰澆,路誰掃,雪誰清。村民自覺領任務,誰也不願落後,誰也不甘得『差評』。美麗鄉村建設就這樣一步步走進農民心裡。

  2018年,市委市政府確定134個村重點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實際啟動建設151個村。『自己的家園自己建』,村民建設美麗家園的自覺性、主動性被激發出來,對於拆扒圍牆、栽樹、挖邊溝等工作,基本實現農民自己出工出勞、參與建設。農村環境文明、生態文明示范村鎮和示范街(路)、示范家庭創建活動吹來陣陣文明之風,湯原縣在北向陽村建成全省首個村級規模的廉政教育場館,在北靠山村建成全省首個村級革命老區紀念館。

  環境整治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

  『今年我家改造完了室內廁所,上廁所方便多了。』樺川縣創業鄉谷大村貧困戶周兆丁做夢都沒想到,只花了500元錢,就解決了自己多年的困擾。『這幾年我們村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村裡的道通了、路燈亮了、環境也越來越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到村裡來旅游了,但村裡沒有室內廁所始終讓游人感到不舒服。新建的廁所非常舒適,每戶的廁所都單獨設置並與生活區分隔,室外化糞池配備玻璃鋼容器,同時安裝了通氣管,防止廁所返味及沼氣積聚,保證安全。現在我們農村上廁所跟城裡人一樣了。』創業鄉谷大村支部書記張文合細說著改廁的好處。樺川縣農村改廁資金籌集采取政府補助與農戶自籌相結合的方式,每戶建設標准為5700元。普通農戶自籌1000元、貧困戶自籌500元參與改廁,其餘為政府補助。

  據了解,佳木斯在全省率先制定下發了《佳木斯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堅持問題導向,重點解決農村垃圾亂倒亂放、污水橫流、廁所髒臭等農村環境痼疾頑癥,共改造農村室內廁所8640戶,新建垃圾處理場40個,硬化村內道路483公裡,清理邊溝142公裡,新安路燈4002盞,清理垃圾13.85萬噸,改造農村危(草)房3486戶,為387個村屯解決了安全飲水問題,村屯綠化面積6600畝。

  長效機制是農村環境整治的關鍵

  以規劃為引導,加強用途相同、性質相近的涉農項目資金整合,投入農村人居環境建設資金近9億元,積極引導工商企業和成功人士投身家鄉建設。

  樺川縣橫頭山鎮國興村是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五分錢工程』的一個試點村。經過一年的實踐,現在的國興村總能見到保潔隊員的身影,道路更加整潔,環境更加優美,愛護環境也逐漸成為村民的自覺行動。『五分錢工程』能量不小,覆蓋9個鄉鎮14個村,政府和農民共同出資的方式解決垃圾管理費問題,對季節性居住人口、常住人口分別按照每人每年9元、18元的標准,共收繳費用13.9萬元。『五分錢工程』撬動了環境自治的能量源,成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一個簡章。

  佳木斯市在解決現階段突出問題的基礎上,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根據自然村數、村級人口數配備村級保潔管護人員,全市各縣(市)區已組建2000多人專兼職保潔隊伍,保潔員工資采取以獎代補或設公益崗位形式納入當地財政開支。郊區財政投入資金600萬元購買社會化服務,在近郊7個鄉鎮34個行政村實施城區環境衛生標准化作業,實現農村垃圾分類處理、日產日清和按時轉運,並力爭3年內將全區所有村屯納入城區保潔社會化服務范疇。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