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3月20日訊 民生實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嘉蔭縣守住民生底線,突出工作重點,在群眾最期盼的事上想辦法、最迫切的事上下功夫,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工程辦到了群眾心坎上,以實際行動踐行了民本優先的執政理念。
每當夜幕降臨,嘉蔭縣朝陽鎮三個社區活動室已是熱鬧非凡。轄區內的中老年朋友相聚在這裡,唱唱歌、跳跳舞、打打拳、聊聊天,用他們的話說,這裡就是他們的『第二個家』。居民張大媽告訴記者:『社區活動中心是個好去處,老姐妹們平時沒事就來這裡嘮家常,每天晚上還能來這兒鍛煉鍛煉,不用在外面受冷受凍,感謝政府給我們創造這麼好的條件。』
嘉蔭縣委縣政府始終把為人民謀福祉牢記心中,2018年全年投入民生領域資金14.39億元,佔公共財政支出比例達87%,其中籌資5000萬元提高職工工資待遇,在職職工人均月增資894元,退休職工人均月增資510元。政府承諾的10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在繼續實行免費教育、營養餐工程、教師績效工資的同時,全面加快了中心城區學校建設步伐,第二小學新建教學樓項目順利啟動,實施了第一中學、職教中心等學校維修翻新工程,建設5間『夢想教室』,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斷提昇。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即將上線,可實現各級醫療機構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順利完成了村『兩委』換屆選舉,全面兌現了社區工作者待遇提標工作。
在改善民生的過程中,該縣更加重視弱勢群體的民生保障和生活改善,重點推進低保戶、低收入群眾、重度殘疾人等困難群體基本生活保障提標擴面,深入推進全民創業和職工『雙創』工程,對失業人員、復轉軍人、殘疾人和農民創業給予小額擔保貸款等政策扶持,安排就業資金1096萬元,全年城鎮新增就業705人,為810名農民工追付工資1007萬元。此外,朝陽鎮3個社區活動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殯儀服務中心等一批民生項目全部建成運行,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提昇。
春節前夕,該縣繼續推出『民生清單』,從教育醫療到養老保險,從文化惠民到社會管理,基本覆蓋了老百姓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個大寫的『民』字,滿滿的民生,厚厚的民本,濃濃的民情。
提昇社會事業,讓發展更有深度。加快第二小學教學樓項目建設,新建第二幼兒園,維修改造第三中學教學樓和食宿樓,新上教室護眼燈和校園照明路燈,持續改善辦學條件。繼續實施十二年免費教育,穩定教師績效工資管理,鞏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果,提昇全縣教育整體水平。啟動『健康促進縣』創建工作。為縣醫院、中醫院新購置彩超、制氧機、生化分析儀等醫療設備。新增職工體檢項目。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廣播電視臺為主導力量,成立縣級融媒體中心,推進縣級媒體轉型昇級,更好地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籌辦第十六屆全運會,昇級改造文體中心、博物館和圖書館,配建游泳訓練設施一套,推進鄉村文化廣場和活動室建設,滿足全民健康健身需求。
完善保障體系,讓發展更有溫度。堅持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推進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加快全民參保登記,力爭實現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全覆蓋。提高城鄉低保標准,強化分檔動態管理,實現應保盡保,為低保人員提供醫療及意外政策性保險服務。實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全方位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統籌推進養老、慈善、殯葬等公共服務,完善老年公寓配套設施,昇級改造南山公墓道路,大力發展面向殘疾人、兒童福利事業,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婦女和老年人關愛體系,努力讓每一位身處困境的群眾都能得到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