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5日訊 最近,生豬市場價格全國飄紅,大慶市也不例外。記者從市價格監測部門荻悉,春節以來,豬肉價格不斷向好,生豬市場價格由年前的3元多/斤,上漲到現在的近7元/斤,養殖戶終於擺脫了虧損。零售端的價格反應近期也表現明顯,平均價格達到了13.2元/斤。資本市場表現更為搶眼,畜禽養殖行業今年以來平均漲幅近70%,實現100%漲幅的企業不在少數。豬肉價格還要『飛』多久,新一輪『豬周期』是否來臨?
生豬價格翻倍漲
大慶市養殖戶走出深度虧損『寒冬』
2018年,對於生豬養殖戶來說是悲慘的一年。
自8月份全國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以來,生豬市場流通受限,區域性流通嚴重影響生豬市場價格,各地豬價出現分化,產銷區價差迅速拉大,東三省作為生豬養殖大省,豬價大幅下滑。大慶市生豬價格每斤一度降至3元多,一頭肥豬,能賣個六七百塊錢,就這還得碰運氣。
『能賣出去都算不錯的,很多地方,貴賤沒有人買。正常豬養到200斤左右就能出欄了,有的人家都養到了300多斤了。』養殖戶孫傳達說。
采訪時,不少養殖戶說,春前節,農村殺年豬的比任何一年都要多。基本上,養豬的都殺年豬,請親戚朋友來吃。
『豬肉這麼便宜,還賣不出去,正好趕上過年,就殺一頭吧。』孫傳達說,他家也殺了一頭,叫城市裡的親戚回來熱鬧了一翻。
讓胡路宏昇養殖場的負責人說,17日生豬收購價6.8元/斤。年前,都3塊多錢一斤。一頭200多斤的豬,至少要賠幾百元。
『我養這麼多年豬,第一次遇到這行情,年前3.8元/斤我沒賣。』肇州縣生活村的養殖戶袁龍說,他家的豬按重量,早就該出欄了,就是行情不好所以沒賣,現在終於等來了價格的回昇。
采訪時,很多養殖戶感慨,幸虧現在價格上來了,要不然養得越大,豬吃的飼料越多,虧損也就越多。
大慶市價格監測部門監測數據顯示,20日生豬價格是6.9元/斤。
據從事多年價格監測工作的陳繼文介紹,按照現在的玉米價格等成本來算,生豬的成本價應該在6元/斤。如果銷售價格低於6元,養殖戶就得賠錢。
記者發現,眼下,不僅大慶,全國生豬價格大面積飄紅,少數地區生豬價格下跌或保持平穩。
豬肉零售價明顯上漲
銷量並未『水漲船高』
生豬價格的上漲,導致零售端豬肉價格上漲。3月17日至20日,記者先後走訪了昆購、盛寶興、大商新瑪特等超市,發現豬肉價格連續上漲。
17日,記者來到盛寶興超市,豬肉專櫃銷售人員見記者詢價,連忙介紹:『前槽、後?10.8元/斤。』
而就在一周前,記者前來買肉時,還是9.8元/斤。
『這塊肉就挺好,新鮮,肥瘦相間,買吧,送貨的都說了現在豬少,這肉還得漲。』銷售人員拿起一塊肉一邊讓記者看,一邊說,春節過後一上班,肉價就是9.8元/斤,一直持續到現在,今天剛剛漲的價。
18日,記者來到龍鳳區政府對面的昆購超市,這裡銷售的前槽、後?價格是11.8元/斤。
銷售人員用同樣的口吻說,『肉漲價了,還得漲。』
19日,記者來到大商新瑪特超市,這裡有三家豬肉經銷商。每家價格不一,笨嘴豬肉價格依舊『高挺』,前槽、後?22.8元/斤。
『我們家是笨豬肉,常年這個價,偶爾做活動時會便宜一點。』銷售人員說道。
緊埃著笨嘴的就是宜鼎豬肉。這也是一家本土品牌豬肉,前槽、後?12.8元/斤。
一旁的雙匯肉業,前槽、後?價格是13.8元/斤。
走訪時,銷售人員無不表示,肉價還會上漲,因為現在市場上的豬少。
大慶市價格監測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20日零售端精肉的平均價格是13.2元/斤。
記者發現,零售端價格雖然漲上來了,但是對於銷售商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兒,因為進貨價格高了,利潤空間是沒有變的。相反,消費者不乾了,豬肉貴了,就改吃別的肉了。
有市民表示,『豬肉漲了,我們可以吃別的肉啊,魚肉啊、雞肉啊、牛羊肉啊。』
其實,隨著近年來,市民飲食結構的調整,餐桌上的豬肉比重已經開始下降。
生豬養殖戶一反常態
不再像以往追漲補欄
最近,豬價回暖成為養殖戶討論的熱點。
與以往不同,這次,養殖戶不再追漲補欄。
袁龍總結多年的養豬經驗,賠賺各佔一半吧。『看著價格起來了,大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趕緊抓小豬啊,我也不例外,大家就都抓,都養,等這批小豬都養大了,供應量又多了,市場消化不了那麼多,這價格就下來了。這麼反反復復,整的養豬和賭博一樣。賭正當了,就掙點,否則就是賠。』袁龍說,現在豬價雖然上來了,但是暫時我肯定是不准備再補欄。
林甸縣建設村黨支部書記李曉東說,雖然豬價上來了,但是我們村也沒人養豬。
記者了解到,養殖戶不願補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資金短缺。去年,大多數生豬養殖戶處於虧損狀態,受到資金因素的影響。一些養豬戶出現了資金方面的困難,不得不調整產能,降低產能。
還有一些規模小的養殖戶逐步退出了這個行業。
超強『豬周期』進程被打亂
新一輪『豬周期』是否到來
經過近期生豬價格的連續上漲,養殖企業基本上全部擺脫了虧損。
對於此輪生豬價格的上漲,業界看法不一樣。
搜豬網分析師馮永輝表示,『「豬周期」已經到來,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豬肉價格將持續上漲。』
但是大慶市價格監測部門卻表示,目前生豬價格的上漲,主要還是因為非洲豬瘟這一突發事件,導致了生豬運輸、交易受到了限制,市場供應量減少。這和以往的『豬周期』導致的價格上漲不同,突發事件導致的豬肉價格上漲緩慢。對於後續市場,目前還看不出端倪,豬肉價格走勢仍有待觀察。
『豬周期』,指的是豬價因為供需不均衡而產生的周期性變動。由於豬肉需求相對穩定,『豬周期』的根源在供給側。養殖戶根據利潤信號,對生豬存欄進行調整,進而引起了豬價的周期性波動。2008年以來,幾乎是每4年就出現一次豬價高峰。
2015年下半年開始隨著生豬存欄量下降,生豬養殖進入新一輪周期,2016年隨著行業繼續去產能,豬價達到周期高點,2017年、2018年豬價持續下行。根據中國畜牧業信息網公布的22省市生豬平均價格數據,2018年5月生豬價格一度跌至5元/斤,較本輪『豬周期』高點下跌超過50%。
由於豬價持續回落,生豬產業新一輪去產能也在悄然進行。
通常來說,隨著去產能逐步到位,豬價終將開啟新的反彈。『按照養殖周期來看,2015年以來超強豬周期,應該持續到2019年年中甚至可能到2020年。』高級畜牧分析師姚桂玲說,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豬周期』進程,2015年以來的『豬周期』已提前結束。
對於這一輪豬價上漲,大慶市價格監測部門的感受是——豬少了。
其實,不僅是大慶市的豬少了。從全國來看,豬也少了。
特別是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生豬價格連續走下坡路,基礎產能不斷下滑。2019年元月份以來,特別是和去年同期相比,我國無論是生豬的存欄量還是母豬的存欄,均是明顯下降態勢,達到10年來下浮的最高峰值。
不過,對於生豬價格走勢,正邦集團董事長林印孫表示,豬價高價位開啟後至少要持續到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