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8日訊 守護『大慶藍』,留住『好空氣』,2018年大慶市交出一份幸福的『藍天答卷』——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40天,創2012年新空氣標准實施以來最好水平。
然而,大慶人深知,讓這份幸福持續下去,仍需要久久為功、一刻不放松。日前,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大慶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出爐,為大慶市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實現路徑。
『習總書記講過,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制定實施《行動計劃》,就是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解決大氣污染防治突出問題,堅持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任務,實行法治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全民化參與,加大力度、加快治理、加緊攻堅,突出重點改善因子、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和領域、重點時段,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和重污染天氣應對,不斷提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行動計劃》明確了藍天保衛戰的主要目標:經過3年努力,大幅減少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進一步降低細顆粒物(PM2.5)濃度,減少重污染天數,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到2020年,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較2015年下降11%以上;PM2.5年均濃度基本保持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准;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8%,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較2015年減少15%以上。
《行動計劃》提出9大類47項具體任務,除涉及產業、能源、運輸、用地結構調整外,還包括區域聯防聯控、健全法規標准、基礎能力建設等內容,全市各縣區、高新區、經開區以及生態環境、發改、工信、自然資源、公安、城管、交通等部門均有任務在肩。
色發展方式。具體包括嚴格環境准入管理、有序推進城市建成區重點企業搬遷改造、推動工業企業綠色昇級、嚴控『兩高』行業產能、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強化『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嚴格落實排污許可證制度、持續推進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推進重點行業污染治理設施昇級改造、開展工業爐窯治理專項行動、實施VOCs專項整治、推進各類園區提質增效、加大綠色環保產業培育力度等13項任務。到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全市各類廢氣工業污染源穩定達標排放;年底前基本完成對物料(含廢渣)運輸、裝卸、儲存、轉移和工藝過程等無組織排放的深度治理。
——加快調整能源結構,構建清潔高效能源體系。包括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加強散煤管控、穩步推進清潔取暖、開展燃煤鍋爐綜合整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清潔能源發展等6項任務。到2020年,全市煤炭佔能源消費比重比2015年下降1.5個百分點以上;力爭天然氣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8%;年底前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淘汰每小時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及茶水爐、經營性爐灶、儲糧燃煤烘乾設備等燃煤設施;城鎮綠色建築面積佔新建建築面積比重提高到20%;非化石能源佔大慶市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比重與2017年相比提高1個百分點。
——積極調整運輸結構,發展綠色交通體系。包括優化調整貨物運輸結構、加快車船結構昇級、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強化移動源污染治理、加快油品質量昇級等5項任務。2019年底前完成非道路移動機械摸底調查和編碼登記,劃定非道路移動機械低排放控制區。
——優化調整用地結構,推進城鄉面源污染治理。包括建設防沙帶生態安全屏障、全面提昇施工揚塵管控水平、加強揚塵綜合整治、推進礦區生態修復、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嚴格控制秸稈露天焚燒、控制農業源氨排放等7項任務。2020年,年底前市區建成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70%以上,縣城達到60%以上;年底前肇州縣、肇源縣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其他縣區達75%以上;全市化肥利用率達到42%。
——強化區域聯防聯控,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包括完善區域重污染天氣應對聯防聯控機制、增強預測預報能力、修訂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體系、夯實應急減排措施、實施水泥行業錯峰生產、實施采暖期錯峰起爐等6項任務。水泥窯每年自10月20日至次年4月20日實施錯峰生產,全面停產。
——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嚴格環境執法督察。具體包括優化調整完善環境監測監控網絡、強化科技基礎支橕、加大生態環境執法力度、深入開展環境保護督察等4項任務。2019年底前,建成遙感監測系統平臺,與國家、省聯網;2020年底前,實現區縣監測站點全覆蓋並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實現數據直聯,完成高架源和重點源煙氣排放自動監測設施安裝。
此外,《行動計劃》還部署了健全法規標准、完善環境經濟政策,明確落實各方責任、嚴格考核問責,加強信息公開、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等3大類6項任務,進一步堅定大慶市從嚴推進污染防控、保衛藍天的決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