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8日訊(宋天寧 記者 許諾)28日,『每月一星』系列展覽之一百一十五期『文字瓦』特展在黑龍江省博物館展出。

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縣渤海上京龍泉府遺址及其周圍的一些寺廟、建築遺址中,采集和出土了一定數量的陶瓦。其中有些陶瓦上印有『文字』或『符號』,有學者稱之為『文字瓦』,現黑龍江省博物館、黑龍江省考古所,以及牡丹江寧安縣文物管理所均有收藏。

黑龍江省博物館歷史部工作人員馮駿介紹,目前,收藏的『文字瓦』上有多達上百個『文字』『符號』,大體分為正楷類、殊異字類、符號類三個類別。一般為單字,少數是雙字,個別還有三字以上,有的為模印,有的為刻劃而成。『文字瓦』的戳印形制,有無框和有框之分,亦有少量陽印、陰文和大量陰印、陽文之別。還有不用戳印,只是在泥瓦未乾之前隨便用枝棍或手指劃寫的。文字的書寫和戳印形制都不十分嚴謹,更有誤字。

通過對照唐長安城文字瓦的模印文字來看,渤海『文字瓦』模印文字的內容、性質含義與唐長安城的是一致的,只是渤海的模印文字更為簡略。其作用一般是標明每個工匠或作坊制瓦的質量,用以區別他人、他窯的產品,或供官署檢查驗收之用。『物勒工名,以考其誠』,這是我國自周秦以來為保證產品質量而形成的定制。
無論從文字、書體演進還是從書法的角度考察,渤海出土『文字瓦』中所表現的,皆是對漢文化及文字系統的繼承。『文字瓦』的發現和進一步研究,將對了解唐代渤海國地區的歷史、文化有重要價值。
此次展覽旨在進一步提昇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探索自然奧秘的熱情,並宣傳和弘揚祖國傳統文化,以博物館優美的展示環境和良好的藝術氛圍為依托,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珍貴的館藏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