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伊春
搜 索
奮進伊春:脫貧攻堅在進行
2019-03-28 14:33:26 來源:東北網-伊春日報  作者:賈春華 宋?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3月28日訊 實施棚室木耳、光伏發電、甜葉菊種植加工等扶貧產業項目6個;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5748元以上,超出全省的3550元脫貧標准;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66戶、280人全部實現脫貧;『兩不愁、三保障』『三通三有』目標全部完成;三個市級貧困村實現出列……這是南岔區委、區政府在去年脫貧攻堅工作中交出的一份滿分答卷。

  脫貧攻堅以來,南岔區委、區政府堅決貫徹黨中央、省市委脫貧攻堅的重要指示精神,將脫貧攻堅作為頭號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脫貧攻堅統攬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緊盯『兩不愁、三保障』『三通三有』標准,集全區之力,匯全民之智,抓重點、強弱項、補短板,乾部群眾夜以繼日、風雨兼程、快馬加鞭、實乾苦乾,帶領全區人民群眾向貧困決戰。

  強化乾部群眾培訓教育,激發基層乾部脫貧攻堅熱情,提高鄉鎮、村『兩委』和乾部的大局意識,增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南岔區為切實提高黨員乾部精准掌握和運用扶貧政策的能力素質,激發鄉鎮、村『兩委』乾部的脫貧攻堅積極性,通過召開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會議、動員推進會議和培訓會議等形式,多措並舉強化乾部教育培訓,凝心聚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在脫貧攻堅『百日會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去年,在各村屯的道路硬化上,由於資金問題,區政府只提供了水泥等物資,砂石、人工都需要由村『兩委』落實。為此,鄉鎮、村乾部起早貪晚上門入戶宣傳動員,以實際行動贏得了群眾的信任,使群眾在思想上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轉變。廣大村民在村『兩委』乾部帶領下,義務獻工,有車的出車,沒車的出力,平整道路基礎、清理邊溝,都有村民的身影。有的村民,在自家院落與道路施工有衝突時,不講條件,主動拆除院牆,服從大局。去年,全區農村道路硬化11.04萬平方米,使全區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充分發揮思想激勵、輿論推動、智力支持、文化支橕作用,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築牢廣大貧困戶脫貧攻堅的思想根底。

  南岔區組織『扶志氣、扶智慧』理論培訓宣講小分隊,深入到鄉鎮、場所、農村,開展『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教育,引導貧困群眾轉變『等靠要』思想,增強依靠自身努力脫貧致富的自覺性。區農業局、科協、農機站等部門組織專家,舉辦農業和科技培訓班10個,培訓人次達2000餘人。大力推進文明鄉風建設,為27個村制作了《村規民約》宣傳板塊,在鄉鎮、農村、林場所評選出星級文明戶100戶、五星級文明戶9戶、十星級文明戶1戶。還成立了『扶志氣、扶智慧文化下鄉小分隊』,走進兩鎮一鄉,開展扶志扶智文藝下鄉演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佔領文化陣地,堅定貧困群眾的脫貧信心和決心。充分利用電視臺、《南岔發布》、政務網站和『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對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實時報道,制作H5美文、美篇106篇,廣泛宣傳精准脫貧工作中好做法和舉措。積極開展對上報道,《黑龍江日報》《黑龍江經濟報》《伊春日報》《林城晚報》《東北網》等中央省市報刊和網站,先後發稿50多篇(條)。

  精准落實金融扶貧政策,通過切實有效的金融扶貧手段,做到了扶貧『輸血』『造血』『保障』的互補結合,增強了抵御風險的能力,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南岔區為164戶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信貸820萬元,建設了600KWp光伏發電、200畝桔梗種植等項目。去年,分配小額扶貧貸款收益32.1萬元;按人身保險最高檔50元,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行了投保,有效預防了貧困戶因病和意外返貧、致貧;為符合農業保險要求的38戶貧困戶311.54畝土地全面承保,保費個人承擔部分由省級財政全額補貼。去年,全區22戶貧困戶承保的167.04畝大豆、玉米受災,理賠金額16948.81元。

  精心謀劃扶貧產業項目,引導貧困群眾發展產業和參與項目建設,提高自我發展能力,確保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

  近兩年來,南岔區累計投入各級、各類資金2652.3萬元,陸續建設了光伏發電、掛袋黑木耳大棚、桔梗種植、甜葉菊種植加工、沙棘種植、平榛種植六大扶貧產業,扶貧產業項目累計收益132.5萬元。產業收益除部分用於償還貸款、項目管理維護外,按照與貧困戶逐戶簽訂的《扶貧產業收益分配協議書》進行了分配,並實施差異化分配,防止『泛福利化』,注重獎勵致富先進、脫貧典型,充分體現『付出纔有回報』,已向貧困戶發放項目收益金66.87萬元,貧困人口2018年人均增收2362元。 精確脫貧攻堅攻擊靶位,向最難處攻堅,在最需處發力,下足『繡花』功夫,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