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稀罕事兒
搜 索
寶清縣百歲老壽星:身體倍棒,吃嘛嘛香
2019-04-02 10:36:28 來源:生活報  作者:王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張德法老爺子在扒苞米

  爺孫倆

  在地裡乾活

養貓

  生活報4月2日訊

  都說田園生活有益於身心,看來此話不假。今年正好100歲的張德法老爺子,家住我省寶清縣五九七農場,一輩子沒離開過農村,現在的狀況可以用『身體倍棒,吃嘛嘛香』來形容。家裡人說:『別看我們家老爺子一百歲了,可身體情況比我們年輕人都好!』老壽星有啥保養秘訣,快來跟記者一探究竟吧。

  從來不刷牙牙口卻特別好

  張德法老爺子的孫輩24歲的張朕告訴記者,別看張老爺子身高只有一米五十多點,身材不算強壯,還嚴重駝背,但在孫子心中那是相當的『偉岸』,『百歲老壽星能見到,可像我爺爺這麼硬朗的,真少見。』

  張德法老爺子一口純正的山東方言,與外界交流時常要家人幫忙『翻譯』。從身份證上看,張德法老人出生於1919年8月,現在除草、喂豬、扒苞米,全都不是事兒,能分清黃豆苗和雜草,從沒拔錯過。除了耳朵有點背之外,眼睛不花,腦子不糊涂,前一陣檢查身體,各項指標都很正常,現代人的富貴病,高血壓、糖尿病、痛風之類的他都沒有。

  張朕說:『我爺爺不識字,所以不會用手機,但是平時經常看電視。最讓人佩服的是,爺爺的牙齒特別扛造,到現在還沒鑲假牙,我的牙都安好幾顆假的了。』張老爺子的牙有些發黃,全口牙只掉了三四顆,大牙都完好無損,吃自己家種的苹果一口就能咬下來半個,『而且他從來也不刷牙,只能說他的身體底子好。』

  年輕當過民兵現在四世同堂

  據介紹,張德法出生於山東省五蓮縣,上個世紀80年代初攜妻兒投奔親屬來到東北,後來落戶到寶清縣五九七農場。張朕平時聽爺爺講以前的事得知,老人年輕時當過民兵,親身經歷過抗日戰爭,還運送過傷員。老人現在閑下來的時候,也像別的老人一樣願意回憶,全家人都愛聽他講抗日戰爭時候的故事。

  老人的身份證上顯示100歲,但你要是問老壽星自己,他肯定會告訴你自己實際上是113歲。張朕說:『我爺爺來到東北後,把所有的身份證明都丟失了,我大伯回山東幫他重辦的,辦完之後又遷到農場,辦的過程中年齡登記錯誤,變成了現在的歲數,否則我爺爺的法定年齡應該更大。』現在,張德法老人享受國家的長壽補貼,他和大兒子一起生活,當地政府部門還給他辦理了低保。老人有兩個兒子,現在已經看到了第四代的出生,算是『四世同堂』。

  就愛住農家院平時閑不住

  前些年經濟條件不好,全家都在五九七農場蘆葦公司三隊生活,他們家的土坯房還是張德法老爺子來到東北後,與家人一起蓋的。這些年,當地的生活條件改善了,二兒子在場部買了樓房,他要把老人接過去住,可是老爺子住了幾天就說不習慣,要求搬回平房。張朕說:『一方面是我家住六樓,他上下不方便,再一個他說不接地氣兒,住在樓房裡憋屈。』原來的土坯房已經快塌了,正好家人在場部南側張家承包了一片果園,園子裡有一棟磚房,老爺子就和大兒子一起搬了進去,在這裡他可以侍弄園子裡的果樹,還能養豬,老人覺得很愜意。

  張朕告訴記者,老爺子沒啥業餘愛好,但他一點也閑不住,常年在農村勞動形成的習慣,不乾點活兒渾身就不舒服。去年,他們家種了一小塊苞米地,收了500公斤苞米,送到果園的小院子裡存放,結果一冬天的時間,老人把這些苞米都扒下來了。家人問他,你不嫌累嗎?老人說:『閑得沒事,扒點苞米沒覺得累。』

  張朕說:『或許熱愛勞動也是爺爺長壽的一個原因,除了扒苞米之外,他夏天在果園除草,平時還能喂豬,你不讓他乾活他覺得難受。』

  一輩子吃素就愛喝兩口

  張老爺子另一個養生秘訣就是吃素。張朕說:『爺爺年輕的時候就一直吃素,一直到現在,白菜和土豆都是他的最愛,從不吃肉,甚至炒菜的時候有一點肉腥也不行。』

  老人的一日三餐就是土豆、白菜、米飯和饅頭,『我們問他你總吃這些東西不膩歪嗎?他說一輩子就好這一口兒。』當然,老人也不是一點動物蛋白都不吃,像他們那個時代的人一樣,他比較喜歡吃咸鴨蛋和咸雞蛋,但是醃的不能太咸,老人口比較輕,這一特點與現代的養生長壽理論比較契合。

  晚飯的時候,張朕告訴我們,爺爺每天都能喝上一口白酒,說是活血,大約是半兩,兩口『悶』,喝完一黑天基本上就睡覺了,沒有過失眠的經歷,早上四點天剛亮就起床,生活很有規律。『這些年,我們從超市買來零食給他品嘗,他覺得挺好吃,特別是餅乾他比較認可,已經成為常備的食品。』張朕說。

  一生節儉最反對大吃大喝

  張朕說,老人的性格十分溫和,從不與人爭執,對待家人和街坊鄉親都十分和善,是個大好人。唯一一件老人反感的事情,就是不充許別人在他面前大吃大喝,他覺得這是浪費。張朕說:『我們家果園農忙的時候僱人,晚上做許多肉菜招待客人,老爺子就不高興,有時候上前斥責幾句,所以我們從來不敢在家裡招待客人。』就是自己家裡人在一起吃大魚大肉,老人的臉色也不好看。『這都是以前,生活條件不好,爺爺養成的習慣,我們這些晚輩也都理解。』張朕說,老人還有收集廢品的習慣,由兒子們統一賣廢品換錢。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五九七農場,張老爺子是個『知名老壽星』,登門看望慰問的親朋、鄰居和領導不少。鄰居趙玉東說,老爺子待客一點都不糊涂,接待自如,對答如流,『他一輩子在農村生活,平時吃的菜和糧食基本上是自己家種的,用現在的話說,屬於有機綠色產品。還有,老爺子身體底子好,這是天生的,別人學不來。』

  圖片由家屬提供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