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3日訊(記者 陳南竹) 近日,在哈爾濱烈士陵園,由哈爾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哈爾濱烈士陵園組織的大型主題清明祭掃、宣講活動" 長大後你又去了嗎?"啟動。該園名譽館長楊雁傾情講述英烈故事,現役軍人、哈爾濱警備區預備役官兵、學生代表共350人組成的祭掃隊伍祭奠先烈,當天有16.2萬市民收看直播。


在哈爾濱烈士陵園無名烈士墓前,伴隨著雄壯的國歌,哈爾濱學院國旗班同學們將五星紅旗緩緩昇起,在場的所有人向國旗行注目禮。禮畢,祭掃者向無名英烈墓敬獻了花圈。烈士陵園裡棲息著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不同歷史時期244位革命烈士的英靈。
烈士紀念館裡詳細記錄著抗戰14年間,在白山黑水間英勇保家衛國的11支隊伍,也是東北抗聯隊伍的11個軍,令人扼腕的是11位首任軍長最終只有兩人看到了五星紅旗,其餘9 位都血灑疆場英勇犧牲了。其中,有在艱苦條件下,與敵人激戰5 天5 夜,最終英勇就義的楊靖宇將軍。有左眼失明情況下,英勇抗戰,指揮戰斗十年,最終血灑疆場的趙尚志將軍。有英勇奮戰沙場的李兆麟將軍……祭掃者們對革命英烈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精神,又有了更深刻認識和理解。
哈爾濱學院大學生國旗護衛隊的張鑫說,自己這一代人祭掃烈士的記憶大多只停留在童年、少年時期,隨著長大我們" 疏遠" 了先烈。參加了本次祭掃,聽了宣講自身很受教育,革命英烈的形象和精神感召這我們努力學習,奮發圖強,建設好自己的祖國。哈爾濱烈士陵園主任雍奎雲介紹,烈士陵園是英烈的安息之地,同時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塊重要陣地。英烈是民族的脊梁,"失敗膏黃土,成功濟蒼生" 是他們的誓言。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曾經的這段歷史,牢記先烈的事跡,烈士陵園將持續組織宣講。只有理解了先烈的革命精神,纔會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