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5日訊 雞西市每天會產生1000噸生活垃圾,這些垃圾都到哪兒去了?雞西德普環境資源有限公司建設的靜脈產業園區給出了答案。
記者驅車從雞西市區趕往產業園。在蜿蜒的村路上,遠遠看到靜脈產業園區上空並沒有黑色煙塵排放空中,走到近處,也沒有聞到垃圾的腐蝕味道。
走進園區,廠房窗明幾淨,雖然在生產,但是沒有一點噪音。雞西德普環境資源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由於是全封閉工業化生產模式,基本做到了煙塵零排放。『你看煙囪裡冒出來的都是蒸汽,是經過脫硫、脫硝、布袋除塵後排放的,比歐盟要求的標准還要高呢。』
廠區所在的雞東村村民說,這個園區不像傳統垃圾焚燒廠那樣濃煙滾滾。開工生產快一年了,村裡沒有聞到任何異味。
走進車間,在生產操作臺前,工人們緊盯著電腦屏幕上數據的變化。技術人員介紹說,公司將收集上來的生活垃圾經過分選、破碎、發酵、焚燒等工序,完成了垃圾廢物轉換成電能初級階段,然後經過地磅稱重之後,進入垃圾倉,控制室的工作人員用垃圾吊抓取這些垃圾進入料倉,用傳送帶送入循環流化床內進行充分燃燒,燃燒產生的熱能推動汽輪機高速運轉,清潔的電能就此產生。
公司負責人鄧振偉告訴記者,從垃圾運轉、分揀處置,到焚燒、發電,都采用現代化工藝,整個流程中,工作人員都不會直接接觸到垃圾。他指著主控室內十幾塊電腦熒屏上閃爍的紅紅綠綠的數據說,通過這些熒屏,清晰顯示鍋爐和發電機的運行數據以及現場動態視頻監控的情況,技術人員對所有生產情況一目了然。
雞西市靜脈產業園對垃圾進行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置後,將垃圾轉化為清潔能源,每百噸的生活垃圾可產生10%到15%處理後不會污染環境的填埋物。鄧振偉告訴記者,產業園每天可以處理600噸生活垃圾,能夠發電20萬度,如果按普通家庭一個月用電量300度來計算,這裡一天的發電量就能供600多戶人家使用一個月。焚燒垃圾留下的殘渣、飛灰,通過改造還可以再利用,垃圾的價值在這裡得到充分體現。通過焚燒發電的方式,還能消除垃圾中的病菌等有害物質,有效控制二次污染。
據介紹,今年下半年,產業園餐廚垃圾處置項目將投入使用。屆時,餐廚垃圾中的廢棄油脂可以變成生物柴油等化工產品,厭氧發酵的沼氣可以直接發電或提取天然氣,沼渣可以制成有機肥,沼液可以制成液態肥,將會有更多的垃圾搖身變成可用資源。眼下,公司正在積極建設工業廢棄物處理項目。雞西德普環境資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於春江說,今年公司將配合政府工作,努力做到『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讓垃圾得到充分利用。
雞西市環衛中心黨委副書記李克發說,雞西市今年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基礎上,有序推進產業園區城市污泥、糞便資源化利用、全省東部危險廢棄物處理等子項目建設,爭取這些項目在2020年完成。與此同時,還將開展面向我省東部地區高品質的環保服務。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佔地面積30萬平方米的雞西市靜脈產業園區去年6月30日投入試運行,是我省首家采用PPP模式建設的集中處理城市工業和生活垃圾等項目的靜脈產業園區。專家們將廢棄物轉換為再生資源的行業稱為『靜脈產業』——如同將含有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髒的靜脈。靜脈產業園是指建立以靜脈產業為主導的生態工業園,通過靜脈產業園實現生活和工業垃圾變廢為寶、循環利用。目前,雞西市靜脈產業園區主要是處置雞西『四區一縣』的生活垃圾,開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