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義民在做變壓器的耐壓試驗。
黑龍江日報4月6日訊 周義民,國網大慶供電公司變電檢修室檢試高壓二班班長、高級技師,是我省電力系統的一顆明星。他擁有國家專利12項,獲創新獎20餘項;他是全國勞動模范、國家電網系統特等勞模、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他獲得過省『鐵人式』職工、『龍江工匠』等榮譽稱號,他是2018全國電力十大工匠之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周義民創新工作室』自2012年成立以來累計節支創效400多萬元。
研制電力行業首個電子核相儀
作為高壓檢修的重要一環,周義民從事的高壓試驗是業內公認的『難差事』『苦差事』。1994年,技校畢業的周義民被調到大慶供電公司變電檢修室。
『別人能乾好的事,我也能乾好!』不到一年時間,周義民就將需要工作3年纔能掌握的試驗方法和專業理論全部學會。1997年,一件偶然的事情,讓周義民立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一天,他跟隨師傅王博出現場。師傅一邊接過他遞過來的核相儀,一邊說:『這要是電子的就好了,咱們用起來就沒有危險了。』當時的核相儀都是機械的,需要手動操作,不僅操作復雜,還非常容易引起觸電事故。 =
師傅的想法點醒了周義民,在師傅的支持下,周義民用一年多的時間,自己設計圖紙,動手加工,終於完成了電力行業的首個電子核相儀,讓高壓『定相』試驗從此邁入了電子時代。周義民回憶自己第一個發明時,激動地說:『大概投入了500多元錢,那個時候我一個月的工資也就百八十塊錢。也記不清跑了多少趟哈爾濱了,查閱資料,尋找可用的元器件,沒想到成功了!』
這次成功,讓周義民受到很大鼓舞,他暗下決心:用自己的努力創新電力系統的『診療方法』,提高效率、降低危險,更好地保電網安全、保工友們的安全。
發明『多功能萬向電力測試鉗』
說起周義民,大慶供電公司變電檢修室主任寧廣中贊許有加,他說,周義民發明的『不拆頭試驗』『多功能萬向電力測試鉗』在電力行業內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以往500千伏設備檢修工作,需要把沈重的電線都從連接器上拆下來,每拆一根就要耗時七八個小時,每次檢測,都需要停電一天多。而周義民發明的不拆頭檢測法,只用幾十分鍾就能完成全部工作,當時這個方法迅速在全省推廣。
『創新不在大小,只要能實用』,周義民說,『我們搞的雖然都是「小改小革」,但只要能提高工作效率,能避免重復勞動中的危險,就有意義。』
變壓器的套管接線一直是電網交接試驗中的難點,也是作業危險點。在一次大型變壓器的大修和交接工作中,有個班員在攀爬時滑脫,險些造成人員墜落事故。這次事故讓周義民下定決心解決這一工作難點。經過反復試驗,他發明了可廣泛應用於電力設備登高測試的各種不同角度接線的『多功能萬向電力測試鉗』。
采訪中,周義民說:『現在已是這個發明的第三代產品了,這是我最滿意的發明,它可以讓作業人員不用登上高高的電力塔架,只站在變壓器平臺上或者地面就可以作業。』
培訓和引帶年輕人技術創新
幾年來,周義民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累累碩果,個人就獲得了12項國家專利。2012年,以他名字命名的『周義民創新工作室』成立,從此周義民又多了一項工作:培訓和引帶年輕人技術創新。轉業軍人胡向宇是一名『80後』員工,工作中想出創新的點子但不知道怎麼實現,在周義民的指導下,他發明了『氣體絕緣開關櫃電纜頭實驗裝置』,獲得了國家專利。如今,在他的引帶下,『周義民創新工作室』已發展壯大到有5名領軍人物及50餘名成員,覆蓋了檢修、試驗、輸電、管理等各業務領域。
國網大慶供電公司黨委書記蔡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高興地說:『「周義民創新工作室」已經成為我省電力系統的一面旗幟。在他們的帶動下,公司職工創新創效氛圍濃厚。工作室成立至今,共獲得國家使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46項,佔全公司專利項目的60%,在各種期刊上發表論文40多篇,獲得各級榮譽40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