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8日訊 『「傳遞黨的聲音、關注百姓民生、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東勝村駐村工作隊廣播室開始廣播。』4月3日8時30分,在溫暖又柔和的音樂《春野》伴奏下,林甸縣四合鄉東勝村的『大喇叭』廣播准時傳來熟悉又親切的聲音,村民們駐足聆聽,不時討論。這是近一個月以來,東勝村每天定時上演的一幕。
市直機關工委乾部董洪濤是東勝村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2月25日,董洪濤在走訪貧困戶途中突然聽到村頭『大喇叭』播放了一個簡短通知。他靈機一動想到:『何不利用村裡閑置的大喇叭,發揮廣播時效強、靈活度高、覆蓋范圍廣、收聽方便等優勢,每天定時播報黨和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扶貧措施,讓村民及貧困戶接受生產養殖技術、防火防盜知識和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等宣傳教育?』董洪濤和駐村乾部們經過了解發現『村村通大喇叭』存在著利用率不高的實際,大家認真琢磨推敲,與村『兩委』協商後,開始籌備『東勝村駐村工作隊廣播室』。
編寫規章制度、策劃播出內容、學習播音技巧……說乾就乾,駐村工作隊乾部自掏腰包,晚上又自己錄制、自己剪輯,『原村大喇叭』立馬昇級成了『東勝村駐村工作隊廣播室』。從策劃到播出僅僅10天時間,3月6日首期節目刊播,由第一書記、工作隊員擔任廣播員,熟悉的聲音、家常嘮嗑式傳遞著滿滿乾貨,一下子就把全村人都吸引住了。
『農民朋友們一定要科學購種,不要購買違法直銷的種子』、『這兩天降雪、大風、降溫,棚室戶要蓋嚴棉被注意增溫』『縣裡召開了紀念「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先進典型表彰大會,咱村村民鄒秋鳳榮獲了「巾幗脫貧之星」光榮稱號』……東勝村七個自然屯的『大喇叭』每天早中晚循環播放。『現在每周二、周五是首播,每期節目時長半個小時。』董洪濤說,以大白話、拉家常的方式來宣講政策、傳播知識,不僅減少了傳達程序避免誤差,更讓農民群眾聽得懂、願意聽、主動接受教育不反感,既讓農民群眾『解了渴』,又化解了乾群矛盾,達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
村民榮玉芝說:『村裡不少人不識字,讀書看報很有難度,獲取政策消息全靠一雙腿、一張嘴。有了扶貧「大喇叭」後,我們每天都能聽到最新的消息,還能學到有用的知識,特別好!』
如今,東勝村『大喇叭』成為傳播黨的好聲音的『擴音器』、密切黨群乾群關系的『連心橋』、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信息站』。廣播自開播以來,已播出欄目7期,累計時長1800分鍾,播出行業政策宣傳600分鍾,采訪貧困群眾24人次,采訪扶貧乾部12人次。『我們正謀劃著在村裡選拔培養百姓播音員和小播音員,努力讓大家脫貧的精氣神更旺。』董洪濤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