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8日訊 這是一個頭頂烈日、心有朝陽的人,這是一個與時代同進步的人,這是一個讓『奢侈』變為『享受』的人,這是一個讓更多人『走活了路』的人。他就是全國人大代表、樺南縣鴻源農業開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孫斌。
中國飯碗要裝好糧,更要牢牢端在手中。孫斌用他的纔智和鑽研精神,把成果寫在黑土地上。他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大米,為的是品質的保證。『請習總書記放心,我們黑龍江就是祖國的大糧倉』,與習總書記的對話,更讓人讀懂孫斌的黑土地情懷。孫斌,是佳木斯人的驕傲,更是黑土地的驕傲。
『中國飯碗裝中國糧食,我們要真正成為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擔起這個責任,應用好現代農業技術,強化農民自身素質,打造農業工匠精神,這樣纔能把現代農業發展得更好。』這是今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人大代表孫斌的發言。
『中國飯碗』要裝中國糧食,並牢牢端在手中。這是55歲的孫斌未曾改變的追求。
說起與大米的緣分,這位農民的兒子感觸頗深:『20世紀70年代,能吃上大米是一件相當奢侈的事情。那時,只有家裡來了重要客人,纔能吃上一頓米飯。把米飯用開水泡一下,吃到嘴裡那真是香啊!』
來自黑土地,回饋黑土地。堅持走綠色路、科技路,孫斌用奮斗與汗水將當年的奢侈變為了日常的享受。
第一次接觸土地,是村裡分田到戶,孫斌家中分得6畝地,年少的孫斌知道,這就是一家人的飯碗,必須得捧穩了。
在種植培訓課上,他比誰聽得都要認真,回家種地,每個步驟都嚴格按照老師講授的去做。秋收的喜悅,蔓延了整個季節。孫斌家的水田畝產高達500公斤,比直播田高出150公斤。嘗到科技種田甜頭的他,更加堅定了依靠科技致富的信心。
光靠用別人的種子來種地是不能裝滿飯碗的,必須有更高的眼光和要求。
孫斌開始在培育種子上做文章。細心觀察,認真研究,他記下了5萬多字的育種科研記錄,歷經6年潛心鑽研,終於培育出了優質水稻品種———系選一號。
隨著『系選1號』迅速推廣普及,越來越多的農民知道了孫斌,也選擇種『系選1號』,農民兄弟親切地稱『系選1號』為『孫斌大米』。孫斌說,『系選1號』的出現給了自己未來發展的更多可能。
對於如何把自己的飯碗捧在自己的手裡,孫斌有著獨到的眼光。在綠色食品還沒有被充分認可、省內企業很少關注綠色食品時,他就將自己生產的5個品種的大米產品掛上了綠標,還申請了國際通行證『有機食品』。
實踐證明,企業的綠色之路正迎合了消費者的需求,產品在市場上大受歡迎。20年前,在深圳,『孫斌』牌綠色大米1公斤賣到14元仍供不應求。產品先後被評為『黑龍江省著名商標』『中國放心大米』,從此,『孫斌大米』便是品質的保證。
孫斌深深懂得,只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將飯碗捧在手裡,中國人纔能將自己的飯碗抓牢、端穩。
為了帶領更多的農民走上致富路,孫斌自籌資金創辦了全縣第一個服務農民的社團組織———梨樹鄉優質水稻研究會,注冊了『孫斌大米』商標,組建了加工企業『鴻源米業』。這些年來,他帶領科研團隊先後培育出水稻系列品種137個,示范、推廣水稻新技術達11項。
每年,孫斌還有一筆『算不清』的支出:每年冬閑,協會都會舉辦技術培訓班,不僅不收學費,還包學員吃住,報銷往返路費。
大道至簡,孫斌用他的路,『走活』了很多人的路。
『全國糧食生產大戶』『全國種糧大戶』『全國種糧售糧大戶』———這3塊金光閃閃的牌匾,詮釋著孫斌的初心:多打糧打好糧,讓中國飯碗裡盛滿好糧。
如今的『孫斌大米』,被端上了千家萬戶的餐桌,人們在品嘗噴香、可口的大米的同時,也在咀嚼著孫斌『將好糧食盛滿飯碗,並把飯碗牢牢端在手中』的雄心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