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8日訊 日前,記者從佳木斯市2019年生態環境保護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上獲悉,2018年,佳木斯市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持續好轉,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37天,達標率93.4%,較去年同期增加13天;PM2.5年平均值每立方米29微克,PM10年平均值每立方米47微克,分別較去年下降23.7%和16.1%,為6參數實行以來歷史最好;土壤、噪聲、輻射環境質量狀況總體良好。
2018年,市生態環境局實施污染防治攻堅戰。在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方面開展燃煤小鍋爐『清零』行動,完成淘汰54臺,同時禁止建成區內新建35蒸噸每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其他地區禁止新建10蒸噸每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在工業污染源治理方面,全市產燃煤機組全部完成除塵、脫硫、脫硝設施建設,治理揚塵污染企業17家。在秸稈露天焚燒治理中,建立了市、縣(市)區、鄉、村四級監管網格,實行主要領導包保制和聯席會議制度,確定網格長、網格員1萬多名。實行24小時專人值守,利用衛星智慧天眼、公安預警平臺、森林防火預警平臺全時監控。投入有效解決秸稈露天焚燒專項資金2.75億元。實行市、縣、鄉三級包保督查制度,村屯都組建了巡邏隊和滅火隊,實現了地塊包保到人。在推進水污染防治方面,加強工業污染防治,關閉企業排污口3個。新建雨水管網5公裡、污水管網1.5公裡,完成了34個行政村的環境綜合整治任務,全市134家規模化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9.5%,設施配套率達71.6%。啟動新江北水源建設工程,關停了在用江北水源保護區內部分污染企業,完成了53個鄉鎮水源地和280個農村水源地的劃分及調整工作,改造加油站94座。在推進土壤污染防治過程中,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協調機制,開展土壤污染詳查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農用地土壤污染情況調查,確定重點監管企業40家,制定產糧大縣土壤環境保護方案,完成了2個廢棄垃圾場污染治理項目風險評估工作。
今年,市生態環境局將有針對性地厘清佳木斯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