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9日訊 近幾年來,隨著大慶經濟結構調整,種植業、產品加工業、輕工業、機械制造業及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外貿進出口總額和社會消費品需求不斷擴大,大慶市物流行業迎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但作為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服務節點,大慶物流業龍頭企業缺乏、傳統物流企業整體素質薄弱等弊端也開始凸顯。尤其是近兩年,整個行業,特別是傳統物流企業,業績出現下跌,很多企業或轉行或倒閉。在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的浪潮中,傳統物流企業面臨著生存挑戰。
傳統物流企業利潤下滑,業務范圍單一,在服務上存在不足
最近,大慶市鐵邦物流公司總經理祝有志在看財務報表時發現,進入2019年以來,公司的業務量保持了持續上昇,但利潤率卻大幅下降。『過去利潤能有兩位數,現在就剩一位數了。』
『進貨多、出貨少,生意不好做啊!』而且他發現,整合車輛越來越難了,因為很多小公司和個體養車的車主都堅持不下去轉行了。
鐵邦物流,是大慶市唯一一家綜合性全國連鎖型物流公司,是經國家主管機構批准成立的一家以航空、鐵路、公路聯運為經營主體的全國性物流企業,由全國鐵路貨代公司為主投資組建。祝有志告訴記者,企業的利潤呈現斷崖式下跌,而費用和成本卻在不斷增加。
『13米車,以前能裝40噸,現在只能裝32噸,嚴格執行限載,物流企業的成本自然就增加了。傳統物流企業本來盈利能力就弱,很多企業沒有控制成本的能力,最後的結局就注定了。』平安汽車托運物流的孫經理說,倒閉的物流企業,多數是做零擔貨運的公司。
『雖然我們做的是專業細分市場,但現在狀況也不是很好。』孫經理說,用戶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個性化,物流業的錢越來越難賺了,要想生存下去,就得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
『而這恰恰是傳統物流企業的短板。』大慶吉祥物流公司總經理趙志斌說,習慣了等客上門的傳統物流企業,在服務的專業化、標准化方面存在不足,不是一時能夠扭轉的。
有數據顯示,大慶市每年有30%的中小規模的物流企業倒閉。
其實,作為國內最大的油田和重要的石化、農畜、裝備制造等產品集散地,在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大慶市物流業已呈現出總體規模持續擴張、發展速度與質量不斷向好的良好態勢,社會物流總收入早已突破千億元。
從總體看,大慶市整個物流產業的基礎很好,總量也在擴大,但是一些本土物流企業大都剛剛起步,物流企業業務范圍單一,絕大部分物流企業從事的業務僅僅是傳統觀念上的運輸與倉儲,其他類型的業務較少,綜合性較差,不能滿足日益多元化和個性化的市場需求。由於缺乏競爭實力,很容易被市場淘汰。
物流企業運作效率不高,四成出城貨車『空駛』
一直以來,大慶市公路貨運量在整個貨物運輸中的表現最為強勁,佔全市貨運總量的八成,居運輸行業的主導地位。
雖然大慶市公路運輸整體表現喜人,但短途空駛現象時有發生。
『貨從江蘇運到大慶,如果車從大慶出來時,當地沒有需要外運的貨物,運輸車就得到齊齊哈爾、哈爾濱或者其他城市裝貨。』雨天物流有限公司的運營經理王佔河告訴記者,這樣的情況時有發生,百餘公裡的空駛,讓貨運車輛的運輸成本至少增加了幾百元,有時甚至會超過千元。
春節前是運輸車輛和貨站最為忙碌的時節,日化類的快消品和新鮮蔬菜紛紛從全國各地進入大慶市,然而,很多運輸公司對於這樣的忙碌並不『感冒』。
大慶宏利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笑穎說,冬季,東北地區和南方地區溫差大,不常跑東北的車輛到沈陽後需要更換高耗機油和35#柴油,每公裡運營成本較夏季增加0.4元左右。『另外,由於冬季室外溫度低,運輸司機每天出車前都要提前兩個多小時用噴燈烤車,所以,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不願意跑冬天的活。運輸成本再加上司機的工資,開支很大,運輸車輛很難從中賺到錢。』
除車輛自身的運營成本外,出貨量也受著季節因素的影響。陳笑穎告訴記者,除油田相關產業外,與其他城市相比,大慶地產品較少,所以出貨量遠不及進貨量,這一點在冬春兩季表現得尤為突出。『春季,農民開始備春耕,化肥、農藥、種子等農耕必需品相繼運抵大慶市,而大慶市鮮有商品可以運出,所以,進來的車輛只能到周邊城市配貨,造成短途空駛的現象。』陳笑穎說。
高艷,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多年從事物流研究。她曾經對大慶93家商貿企業物流進行走訪調研,她發現,大慶商貿企業物流整體運作效率不高,主要體現在企業營運車輛利用率不高,車輛空載率普遍較高。在所調查的企業中,車輛利用率達到90%以上的企業只佔36%,車輛利用率在71%-90%的佔7%,而車輛利用率在50%以下的佔42%。車輛利用率達不到50%,造成企業物流資源極大浪費,增加了企業物流運作成本。
企業物流運作效率低下的另一重要表現就是企業商品的平均庫存周期過長,庫存周轉速度過慢,造成企業大量資金被佔壓,極大地影響了商貿企業的獲利能力。
物流信息化水平較低,中小型物流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
從事公路運輸9年,貨車司機李宏宇有一肚子話要說:『現在信息很發達,手機一上網,能聯通世界各地。可奇怪的是,我們卻很難查到異地貨源信息。』
大慶來福物流公司經理王紅偉對於李宏宇的話十分認同:『如果司機跑的線路相對陌生,在異地等待四五天纔能裝到貨是常有的事兒。』
李宏宇告訴記者,他的車每年所需的運行維護費用在10萬元左右,作為個人養車的車主兼司機,這對他來講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最大幅度地減少空駛量,纔可以避免一年到頭白忙活。
業內人士表示,大慶市物流信息沒有得到整合和充分利用,很多物流企業沒有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物流信息系統。
高艷調研時也發現,物流企業機械化作業、信息處理計算機化僅佔6%,物流信息化水平較低。企業之間缺乏共同的物流信息平臺,缺乏物流信息交換、車輛跟蹤與定位的共享服務等。物流信息網絡發布和接收很少,物流服務的供需銜接亟需暢通。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大慶現有的物流企業中,規模較大、經營狀況較好的龍頭企業不足30家。這些企業絕大多數為石油、石化等中直大企業及其副產品提供單一的儲運、銷售、流通等服務,很少向全社會提供綜合物流服務。這些物流企業的發展壯大得益於大企業,同時,也受此局限,進一步發展的空間有限。
而陷入生存困境的主要是中小型物流企業,數量眾多。一個人、兩部電話、一臺電腦,這樣的物流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在市場形勢不好的時候,首先倒閉的就是他們。
『最多的時候有600多家法人企業,現在可能連一半都不到了,有些企業雖然還未注銷,但已經處於停止運營狀態。』陳笑穎曾任職大慶物流采購聯合會秘書長,對整個行業的狀態比較了解。
高艷在《大慶市現代物流業產業化發展研究》中提到:大慶物流企業大多數規模較小,50人以下的企業佔85%,且沒有超過200人的較大型企業。
大慶物流企業業務主要集中在運輸、倉儲、快遞等行業,其中以運輸為主的物流企業佔總數的一半,以倉儲為主的物流企業佔總數的14%,快遞企業佔11%,能夠提供綜合服務的僅佔21%。
整個物流業服務范圍較小,僅服務於本地物流需求的佔14%,服務於本地及周邊城市需求的佔33%,服務於省內需求的佔11%,服務於全國物流需求的僅佔21%。
物流企業多是單獨運行,區域物流產業鏈較為松散,難以形成區域物流發展的整體合力。
融資難制約企業發展,專業物流人纔相對匱乏
從2004年開始做物流到現在,陳笑穎最大的感受是:專業的物流人纔太難找了。
『我們現在做供應鏈服務。在南方,這個行業一個中層管理者的年薪起步就是60萬。這樣的人我們僱不來,就算僱來了,也養不起,因為我們的服務體量沒有那麼大。』陳笑穎說。
高艷的調研報告顯示,大慶市物流業現有從業人員學歷偏低,在先進技術的對接和應用上存在一定困難,專業物流人纔,尤其是高端管理人纔和專業技術人纔相對匱乏,先進物流運營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手段難以推廣,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大慶市物流業向專業化、高端化發展。從商貿企業角度來看,商貿企業最緊缺的物流人纔是綜合性物流管理、庫存及倉儲操作人員;其次是運輸管理及物流信息管理人員。
融資難,是物流業發展之路上的又一個『痛點』。
財富管理專家宮克告訴記者,物流企業的高效運轉,依賴於充足的資金流。物流企業具有客戶應收賬款回收期較長,回款速度相對緩慢,短期流動性資金佔用大,物流設備投資、日常運輸費用、企業信息化建設等投入多等特點。目前,大慶市中小型物流企業資金主要來源於自身積累、民間借貸等方式。隨著企業規模壯大,原有融資方式很難滿足企業發展需要,中小物流企業通過租賃倉庫、僱傭車輛等方式運營,由於固定資產較少、信用評級較低,自然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