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網訊 又是春潮湧動時。這個春天,對於肇州縣的農民來說,最盼的就是在承包田裡早日撒上種肥,播下又一份沈甸甸的希望。
今年,肇州縣春耕生產形勢好於往年,進度也比去年同期加快,出現了爭包耕地的熱潮,農民種植綠色、無公害農作物意識增強。
秸稈漚肥成『新寵』
農家一枝花,全靠糞當家。眼下,秸稈漚制的農家肥在肇州縣很是走俏,成了瓜農、果農眼中的『香餑餑』。
4月11日,記者來到肇州縣,車輛行至豐樂鎮平安村,與幾臺裝滿秸稈肥的四輪車擦肩而過。
『看,這就是用秸稈摻畜禽糞漚的肥。』隨同的縣裡工作人員介紹道,秸稈肥料是肇州縣2018年年底的一個試驗示范項目,平安村實行整村推進。由秸稈、牛糞(或豬糞、雞糞)、尿素、水摻在一起,按照一定比例,在統一專指的地點進行集堆漚。
工作人員粗略地統計了一下,平安村秸稈堆漚的肥料目前有7900多立方米,消化掉了1.08萬畝的秸稈,可以覆蓋平安村70%到80%耕地。
『以前用化肥,土地越來越板結,種出的菜口感不好,賣不上價。用秸稈漚制農家肥種出來的菜、苞米、柿子口感就好,城裡人愛吃,好賣著呢。』種植戶劉飛龍,一邊給自家的500畝地拋撒秸稈肥一邊說著。
豐樂鎮農業副鎮長王樹輝說,秸秸漚制的農家肥拋撒進農田後將開始滅茬起壟,然後根據氣候和降雨情況,實施坐水播種。
用秸稈摻混畜禽糞漚肥,屬於秸稈『五化』利用中的肥料化,好處是既減少了秸稈燃燒的污染,又減少了化肥的使用量。肇州縣今春只是一個起步,今後縣裡還想大面積推廣。其中,春整地期間全縣玉米秸稈漚肥使用量達15萬畝。
秸稈還田整地忙
離開平安村,記者又來到豐樂鎮幸福村張油坊屯的整地現場,在程樹清家20畝農田裡,小米粒般大小的化肥已撒在田間,滅茬機啟動後,10多厘米高的玉米茬被粉碎摻混在土裡。
『粉碎後的玉米茬,雨季過後就自然腐熟。』程樹清指著腳下的這片農田說著。『再過一個星期,這片地就開始坐水、撒籽播種了。』程樹清接著說。
據豐樂鎮黨委書記徐立本講,玉米秸稈根茬還田,代替了傳統的人工刨茬,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具有省工、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環境,蓄水保?,減少病蟲害,防止土肥流失、增產的作用。在豐樂鎮,像程樹清家這種根茬還田的春整地,面積能有7萬畝左右,佔全鎮玉米面積的55%。
同豐樂鎮一樣,全縣農民在政策和市場的共同作用下,出現了爭包耕地的熱潮,每畝350元-500元不等,最高達到了600元。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肇州縣由於省市和本地不斷加大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農田基礎設施得到了有效加強,全縣農機保有量達到7.9萬臺(套),農田機電井總數達到了6069眼,為搞好春耕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離開肇州縣春整地現場時,農田裡那一輛輛整地機械所過之處,塵土揚起、落下,泛著早春泥土的芳香……
打響如意『蒜』盤
一根兒壟,壟臺上種蒜,壟溝裡種菜。這叫大蒜套種白菜。對於生活在肇州縣的村民來說,這樣的種植方法讓他們的日子殷實了不少。
在肇州縣豐樂鎮幸福村的180畝大蒜地裡,農戶們從竹筐裡取出蒜種均勻地埋進壟臺。據種植戶吳連國講,由於大蒜種植只能靠人工完成,所以他每天都僱傭很多人進行集中作業。
『大蒜4月5日下種,待到蒜苗長高,6月20日左右壟溝裡再撒上菜籽。大蒜套種白菜,一畝地的效益能頂十畝玉米。』吳連國說。
不僅蒜農有賬可算。臨時僱傭的農民工更是乾活就來錢,每年四五月份,打工種蒜的本地農民,乾上一個小時就能賺12元,一天能賺120元。種完這家再種下家,整個春播季節,每個種蒜農民工能收入3000多元。
目前,肇州縣已形成了以二井鎮、豐樂鎮等多個鄉鎮為核心的大蒜種植區,同時依托景昕蔬菜加工貿易有限公司等企業,還專門加工大蒜,使縣內的大蒜產業鏈日趨完善,大蒜種植面積得到逐年增加,帶動越來越多的農民增收增效。今年,全縣依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種植結構調整的大方向,充分發揮農民多年種植大蒜的習慣,采用綠色、無公害的種植方式進行大蒜套種白菜,真正打響農業生產的如意『蒜』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