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5日訊(李華虹 徐麗娟 記者 楊金光)4月16日是第17個世界嗓音日,為了解決市民遇到的各種嗓音問題,指導市民科學用嗓護嗓,哈醫大二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在五官醫院門診一樓大廳舉辦了一場以『珍愛嗓音、從我做起,世界因你而動聽』為主題的義診活動。在兩個多小時的義診活動中,八位專家共為150餘名患者和家屬提供了諮詢和診療服務。
據哈醫大二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劉鳴教授介紹,患有嗓音疾病是個非常普遍的現象。他表示,不停地說話、大聲喊叫、頻繁清嗓,吸煙酗酒、喜食辛辣刺激和冰冷的食物、反酸等消化道疾病、過敏、貧血、睡眠不好、性格急躁等都是引起嗓音疾病的常見原因。



聲音反復嘶啞『元凶』竟是息肉
義診現場以中老年人居多,但也有不少年輕人的身影。32歲的王老師是哈市某重點高中的英語老師,據王老師介紹,工作5年來,除了在課堂上不遺餘力的將知識傳播給學生,還會利用自習課時間給學生們答疑解惑,聲嘶力竭的情況時有發生。去年6月份開始,王老師發覺自己的嗓子很容易疲勞,說話的聲音時好時壞,有時沙啞的厲害,但是休息兩三天就能恢復。盡管這種情況反反復復折騰了大半年,但王老師認為自己沒有吸煙飲酒的壞習慣,沙啞的情況也會緩解,所以並未在意。直到最近,聲音嘶啞後不能緩解,這可嚇壞了她。劉鳴教授為她進行電子喉鏡檢查後發現,王老師的聲帶上有兩個息肉。



劉鳴教授介紹,聲帶息肉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最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是由於不良生活習慣、發聲不當、用嗓過度而引起的。對於職業用嗓者,如教師、歌唱家、銷售員、教練等,建議盡量不要大聲喊叫,避免出現聲嘶力竭的情況,避免長時間說話,不要吃過於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忌煙酒,減少對嗓子的刺激。
『如鯁在喉』總不好竟是『喉癌』
64歲的孫先生平日裡煙不離手、酒不離口。據他自己講述,因為年輕時在外打工從事體力勞動,高強度的身體疲勞讓他養成吸煙喝酒『解解乏』的習慣。盡管現在年紀大了,回家務農,但仍然保持著抽煙、喝酒的習慣。今年春節前夕,孫先生總是覺得嗓子裡好像『有東西』,而且聲音嘶啞,以為是嗓子『有炎癥』,便服用了些消炎藥。然而幾個月過去了,聲音嘶啞的癥狀並沒有緩解,反而加重了,還出現了呼吸困難。近日,孫先生在哈醫大二院檢查發現,喉部有腫物,經病理活檢確診為『喉癌』,接受了手術治療。


劉鳴教授表示,盡管這兩個患者癥狀表現上極為相似,都是聲音嘶啞,但診斷結果卻完全不同,由此可見,相同的癥狀並不代表相同的疾病,有時會差之千裡。他指出,嗓音與我們的身心健康、生活規律、飲食習慣和體力鍛煉等有著密切的關系,造成嗓音變化的疾病除了簡單的喉炎、聲帶小結、聲帶息肉等良性病變,還有可能是包括喉癌在內的咽喉惡性腫瘤引起嗓音的改變,因此建議聲音沙啞超過2周沒有好轉,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查找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