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3月,萬物復蘇,又一季棚室蔬菜開啟種植模式。記者來到雙鴨山城郊棚室蔬菜種植地——尖山區安邦鄉的雙興村和雙合村,一棟棟棚室裡看到的是紅火忙碌的棚室蔬菜生產場面。
在雙興村村民滿亞軍家的蔬菜棚室裡,坐床、覆土、撒種,正在俯身點種蘿卜種子的滿亞軍忙得臉上浸出汗珠。滿亞軍說,他家有2個棚室,在今年的春節前後就開始了蔬菜育苗,目前溫室裡的蔬菜秧苗長勢喜人,棚室裡的蔬菜苗已經移栽完畢。
『他家可厲害,蔬菜主打有三樣,白蘿卜、香蔥、娃娃菜,常年佔據國貿和三利兩處市場,市場商販都認識他。』陪同記者采訪的雙興村黨支部書記郭新華贊譽地說。
『現在我家又加上了野山芹,市場受歡迎,銷路好著呢!』在野山芹菜池裡忙碌的滿亞軍愛人聽見村支書的誇贊接話說。
郭新華說,雙興村有蔬菜生產大棚120餘棟,有棚室蔬菜種植戶70餘戶,棚室面積近20萬平方米,年產棚室葉菜80萬斤。目前,全村棚室秧苗移栽已經結束,20天後就將陸續長成上市。
對於記者提出的為什麼選擇種植棚室葉菜,郭新華介紹說,雙興村棚室蔬菜以葉菜為主,主打品種有生菜、油麥菜、小白菜、水蘿卜、茼蒿、菠菜、娃娃菜、油菜等,葉菜相比其他棚室蔬菜利潤高,還能與外進菜形成價格優勢和市場銷售優勢,銷路好,收入高。
據安邦鄉主抓農業生產的副鄉長包永遠介紹,經過多年的蔬菜種植經驗摸索,安邦鄉蔬菜種植戶的種植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菜農們也很注重差異化種植模式的應用,注重種植結構調整,鄉政府也會結合全鄉蔬菜種植結構,及時給予蔬菜種植戶蔬菜品種、種植面積、市場需求、上市時間等方面的信息指導,避免因蔬菜產量高、上市時間集中、價格走低而影響菜農收入。
在雙合村菜農劉福軍家的蔬菜棚室裡,劉福軍正在給爬蔓的豆角秧掛蔓繩。劉福軍說,他家有總面積2000平方米的三個蔬菜大棚,從春節後的育苗開始,他就沒有歇息過,付出總有回報,今年他育的蔬菜秧苗苗壯長勢好,已經全部移栽進了大棚。
看著蔬菜棚室裡滿眼綠色、茁壯成長的秧苗,劉福軍笑容滿面。
劉福軍介紹,他采取套種模式,在豆角地套種了油菜、小白菜、油麥菜和生菜,20天左右小白菜、油菜就可以上市,30天左右油麥菜上市,40天左右生菜上市,最後是油豆角上市。他的棚室裡還栽種了茄子、辣椒、西紅柿等蔬菜,一年下來,收入能達到五六萬元。
劉福軍說,農業生產一半是看天吃飯的,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了,我們城郊蔬菜種植戶是一刻也不敢耽誤,錯過一天,到時長成的蔬菜價格就會遭遇過山車,上午兩元一斤,到下午很可能只賣8毛,那樣我們菜農的收入就會受到影響,所以,『春宵一刻值千金』也適用搶抓農時的棚室蔬菜生產。
雙合村黨支部書記丁立保介紹說,多年來,雙合村就是我市近郊棚室蔬菜的主要生產種植基地,擁有蔬菜棚室500餘棟,棚室面積近30萬平方米,年棚室蔬菜產量超過200萬斤,作為城市菜籃子,雙合村菜農為豐富我市市民餐桌,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據副鄉長包永遠介紹,安邦鄉作為城郊鄉鎮,全面圍繞城市市場需求和市民需求發展棚室蔬菜經濟,全鄉建有蔬菜溫室、蔬菜大棚800餘棟,棚室面積55餘萬平方米,年蔬菜產量達到600萬斤以上。僅雙興、雙合兩個村的棚室蔬菜生產年供應量佔到我市主城區三利、國貿兩家市場的一半以上,棚室黃瓜、西紅柿、油豆角、辣椒、茄子、土豆及新鮮葉菜類為市場主打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