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依安縣永鑫農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扶貧紀實
2019-04-17 15:04:00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李樹坤 包志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4月17日訊 近日,記者跟隨參觀者的腳步,漫步在依安縣依龍鎮奮斗村裡,整齊劃一的樓房,樓區內整潔程度一點也不亞於城市裡面的住宅小區。仿古式涼亭內,平坦的健身路徑上,寬闊的廣場之上,或三兩人踱步其中,或舞動著火熱的大秧歌,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光彩。

  提到村裡這幾年的變化,村民們紛紛豎起大拇指,一邊誇黨的政策好,一邊告訴記者,他們有個好支書。老百姓口中的好支書是張明伍,本是窮苦出身,通過多年打拼,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能人』。

  在他的帶領下,短短幾年間,一幢幢農民公寓樓拔地而起,組建農業合作社、創辦大型養殖場、建設鮮食玉米保鮮庫,帶領著鄉親們打造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奮斗之路。奮斗村也成為了全縣新農村建設典范。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話一點也不假。在張明伍的熏陶下,兒子張永銘也成為了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2017年,依安縣永鑫農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全村17123畝土地由46戶農民種植變為合作經營。這一年,合作社總效益1149.8萬元,合作社社員戶均純效益25萬元。2018年,合作社總效益突破1200萬元。20多名貧困人口在合作社務工1200多個工日,人均收入6000多元。一串串數據,換來的是一張張脫貧致富貧困群眾的笑臉。

  在環保政策的制約下,多數人面對一望無際的玉米秸稈手足無措。張明伍爺倆卻從中找尋到了賺錢的好商機。合作社投資80萬元,購進了2臺玉米穗莖兼收機,不僅為秸稈綜合利用找到了出路,一下子就創收20餘萬元,又成為了一項致富的好門路。

  眼光銳利的張永銘投資200萬元租下了豐林村閑置的千頭牛捨,購進可繁母牛240多頭,注冊成立了依安縣銘昂養殖場。在他的帶動下,全鎮100戶貧困戶入股眾籌資金150萬元,每年按8%分紅,3年期滿由銘昂養殖場返還本金。目前,該合作社已經產犢70多頭,年效益突破30多萬元。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道路更加寬敞了。

  養殖場還安排8名農民工務工增收,其中3名貧困戶,人均年收入都在2萬元以上。43歲的貧困戶李春珠生活壓力較大,父親患有高血壓、心髒病,妻子患有糖尿病、心髒病。務工以後,他每月2000元的收入極大緩解了家裡的生活壓力。為更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依安縣連續兩年實施了『半畝園、一畝種薯、百只鵝、千袋菌+鄉村自有特色產業』鞏固提昇工程。借助這樣的有利契機,張永銘又投資建設完成年加工鮮食玉米粒4000噸的儲存冷庫,注冊成立依安縣鑫昂農產品加工有限責任公司。按照每年秋季可生產2個月計算,就能安排貧困戶長期工20人,人均年收入都在3萬元以上。臨時安排貧困群眾務工人數70人以上,人均務工收入將近6000元。

  2018年,借助全縣發展庭院經濟的良好態勢,組織貧困戶利用房前屋後菜園,種植甜玉米2308畝,畝收入1120元,去掉各項費用700元,畝效益420元,總效益近97萬元,惠及全鎮500多戶貧困戶,戶均增收近2000元。

  這些年,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借助好的政策,一部分人先富裕了,已經富裕起來的一定要幫著還沒有脫貧的群眾,讓他們快速穩定實現脫貧,這不僅僅是社會責任,更是鄉裡鄉親的感情。張明伍父子用實際行動帶領村民擺脫貧困共同致富的道路一定會越來越寬廣。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