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8日訊 大慶,有個爸爸湖。3月7日,由著名畫家遲連城教授指導,大慶市美協副主席、油畫學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油畫家關義志根據同名故事編繪的連環畫作品《爸爸湖》,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第六屆全國架上連環畫展。

爸爸湖是真實存在的,它位於大慶市紅崗區互助村附近。爸爸湖名稱的由來與50多年前發生在這裡的一場井噴有關。關義志用油畫的技法、彩色連環畫的形式創作20幅作品,以藝術的形式再現了這個故事。
上個世紀60年代初,故事的主人公馬剛和熱戀中的愛人艾雪,同全國許多有志青年一樣,響應祖國號召志願投身油田會戰。馬剛被分配到井隊,他精明強乾,有文化,很快成為一名優秀司鑽。艾雪也自豪地成為了一名采油女工。
他們的愛情就在這遼闊的草原上,伴著巍峨的鑽塔和我為祖國獻石油的歌聲開花結果。他們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自己剛出生的孩子。可就在孩子出生不久,杏22井發生井噴,馬剛和隊員們奮不顧身,以血肉之軀排險固井。
然而,井噴越來越猛,轉眼間,井口噴成了一個大坑,整個鑽臺就沈到這個大水坑裡了,高壓氣層夾著天然氣、砂石,把水柱噴出幾十米高,越過二層平臺,直達天車。這時,馬剛發現二樓平臺上的架子工鐵柱沒有接到下來的命令,仍堅守崗位,馬剛就奮不顧身地往二樓平臺上爬。他剛剛爬上去,柴油機噴出的火星,把井噴出來的天然氣點燃了,井場頓時一片火海。馬剛全身是火,用盡最後力氣解下安全帶,把鐵柱卡在繃繩上,拋出平臺。大火衝天,震耳欲聾。井架慢慢傾斜,變形,下沈……馬剛為救戰友英勇犧牲了!這個井場慢慢變成了一片湖水。馬剛的孩子剛剛出生就失去了爸爸,為了紀念這位英雄的石油工人,人們將這個湖起名叫爸爸湖。
關義志歷時一年多創作了連環畫《爸爸湖》,作品以兩名石油工人的淒美愛情為主線,詳細刻畫井噴事故中馬剛的英勇事跡,以圖文並茂的藝術形式講述中華兒女的忘我奉獻和奮斗歷程,弘揚了民族奮進和時代精神,也展現了連環畫在新時代背景下獨特的審美特色。
部分作品選登(1、2、5、11、14、20)

1.在大慶油田南部的互助村附近有一個小湖叫爸爸湖。說起此湖的來歷,不能不令人想起五十多年前杏22井那場井噴,還有那個催人淚下的故事。

2.1960年初,大慶油田開發會戰打響。馬剛、艾雪等一批熱血青年,志願投身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踏上了松遼盆地這塊艱苦而又充滿青春希冀的熱土。

5.油田工作的艱苦超出了年輕人的想象,鐵柱做了逃兵。馬剛、艾雪組織大家冒著大雪終於找到了鐵柱。經過馬剛等人的耐心說服,鐵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與大家重新回到了油田。一年後鐵柱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11.濕地的上空鶴群優雅地飛過,風吹拂著葦蕩,一片詩意的環境。馬剛向艾雪暢談他遠大的理想以及婚後的想法,艾雪靜靜聽著。最後馬剛說:『我馬家從我爺爺到我都是單傳,我真想你能生個兒子,將來也做石油工人。』艾雪羞澀地點點頭。

14.元旦就要到了。為了向新年獻禮,井隊發出倡議:弘揚『三老四嚴、四個一樣』精神,提高奉獻意識,提高鑽井進度。隊員們個個情緒飽滿、精神振奮,決心打一場硬仗。

20.爸爸湖從此盛名。附近的人們發現爸爸湖的水特別甘甜滋潤,魚蝦成群,蘆葦特別茂盛。時間慢慢過去,艾雪老了,兒子也長大了,但母子倆總是一起來到湖畔,深情地凝視湖面……親人猶在,往事如昨!